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农业适应气候变化 措施必须越来越实

  • 发布时间:2015-12-27 01:30:3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我国农业用水量长期严重紧缺,气候变化加剧了北方等地区农业用水的紧张状况。”谈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业内专家反复强调,我国农业缺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

  12月7日,“气候变化下水资源及其适应性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指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出发,需要分流域、分区域研究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子及其机理,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措施并加以实施。

  “气候变化对农业会产生影响,这种趋势性的判断大家都知道。我们需要更加具体的政策建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处长王兰英说。

  黄淮流域所受影响最为严重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提出了4个温室气体排放情景(RCP),浓度由高到低分别为RCP8.5,RCP6.0,RCP4.5和RCP2.6。

  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金霞告诉记者,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农作物生物机理的直接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影响水而对农业生产产生作用。“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对水的影响却较大。”

  从2007年开始,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持续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研究团队对十大流域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利用效益的提升,到2030年,除西南流域外,其他流域供需缺口占需水总量的比例将超过30%。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剧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西南和西北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状况。其中,黄河及淮河流域影响最为明显,在RCP8.5情景下,水资源缺口比例还将再扩大10个百分点。

  除此以外,升温还会降低地下水和地表水灌溉供给的可靠性。“灌溉供给可靠性降低,相应地灌溉强度会降低,灌溉面积会缩小,雨养面积会扩大。”王金霞指出,灌溉地的单产差不多比雨养地高1到2倍,灌溉供给可靠性降低将对农作物产量产生较大影响。据他们预测,2030年在RCP8.5情景下,黄河流域小麦总产量将下降13.27%,淮河流域水稻总产量将下降14.25%。

  “气候变化对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影响极为突出,应当把北方地区的水资源问题专门列入应对和适应国家气候变化的总体规划。”王金霞说。

  农业适应性政策也要算好经济账

  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黄季焜强调,农业生产是一种经济活动,当气候变化降低某种农作物单产时,其价格将上升,农民自然会对市场价格的变化做出反应,种植面积和投入将有所提高,从而减缓气候变化对农作物总产的影响。同时,气候变化导致国际农产品价格上升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国内生产,减少进口。综合考虑国内外市场变化以及农民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气候变化对农产品生产的影响会显著下降。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认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不是表现在农业产量上,而是表现在为了克服气候变化影响所采取的措施上,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投入增加,产量自然会相应增长,但这种投入并不是无限增加的。

  在王兰英看来,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提出的预测结论颇为乐观,其原因在于,市场因素本身包含了农民对气候变化不自觉的自适应过程,他们已经采取了适应性措施。比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选用作物新品种,采取新的农业种植技术,等等。

  “2008年,我们在申请全球环境基金赠款适应气候变化农业开发项目时,根据专家研究成果,对之前实施的农发项目所采取的措施从适应气候变化的角度进行了疏理。结果表明,那些措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是有效的。”王兰英指出,从科学指导实践的角度出发,同时使政府投资更具导向性、精准性,希望专家提出的建议更具体一些。最好是针对某一类型特定区域的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结合考虑当地农民的种植习惯和水平等,提出可供选择的农业种植结构和成本低、效果好的适应气候变化措施。

   世行贷款项目强调“软硬兼施”

  “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农业发展提出要‘一控两减三基本’。‘一控’,就是控制农业用水的总量。就此而言,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本身就是构成绿色发展的重要议题。”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认为,要集约、节约用

  好有限的水资源必须抓好两个结合:第一,把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同我国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第二,把产业政策调整同水资源节约利用结合起来。他表示,这两个结合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则和我国的农业投入方式高度相关。

  王兰英介绍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原则上70%以上的投资用于土地治理项目,即高标准农田建设,产粮大县是投资重点区域,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绝大部分投资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组织实施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虽仍是投资重点,但在实施过程中更加强调“软件“建设的重要性,包括平衡施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强调注重”软硬件“建设的均衡推进,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链接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是正是负?

  研究之初,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文献综述时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对于气候变化会对农作物产生什么影响,不同专家得出的结论并不相同,正面和负面影响恰好是五五开。我国三大主粮——小麦、水稻、玉米的研究结论均是如此。

  王金霞解释说,任何预测都是基于一定的模型和前提条件。在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这一领域,目前应用最多的是作物模拟模型(CROP Model)。它有一个假设前提,如果水、肥供给充足,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会越强,农作物就可以增产。也就是说,如果二氧化碳能被利用,温室效应对农业的影响就是正的。如果二氧化碳不能被利用,温室效应就是负的。但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二氧化碳才能被利用,科学界并没有形成共识。所以,不同的假设条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王金霞指出,从理论上讲,通过大量的大田实验,二氧化碳能被利用的条件是可以找到的。现在已经有科学家应用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模型,研究在完全开放的大田条件下二氧化碳对农作物的影响。不过,这种模型只对某个点上的状况进行了研究,它可以推断它所代表区域的情况,但不能推广到全国。

  “很多因素导致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优化研究方法,寻找科学的真相。”王金霞说。

  (张晶)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