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难在哪
- 发布时间:2015-12-16 05:59:20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 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国内需求,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今年以来,中央就扩大内需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内需潜力正在逐渐释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扩大内需仍面临诸多困难。本期“大家谈”我们约请了部分经济界、企业界人士,就下一步如何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对策。
需求不足是表象 供需错配是实质
记者:需求不足是当前的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和服务。如何从供给侧改革入手扩大需求?
张晓晶:供给能力不足是抑制当前消费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总量以及人均收入的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也在提升。与此同时,相关的供给却跟不上。这体现在,一方面,当前我国居民的中高端消费需求中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购买海外产品来得到满足的。未来五年要进一步鼓励我国企业调整产品供给结构,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推出更多适应国内消费者需求、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中高端产品,使得中国企业能够逐步在中高端消费市场形成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消费升级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居民服务消费占比迅速上升。而国内服务业发展却较为滞后。因此,要进一步在科教文卫行业和金融、电信等高端服务业打破垄断,鼓励竞争,增加有效供给,从而加快推动服务消费的健康发展。
潘向东:供给侧改革拉动需求主要有三个途径。对于供给不足的产业和领域,如医疗、教育和环保产业,应加大开放力度,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从而带动第三产业投资需求和对相应服务的消费需求。对于供给过剩的行业,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带动、促进企业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对于关系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要加大国家持续投入力度,带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
刘明忠:近年来,持续不断的经济危机,给我们以冶金铸造、轻工纺织、机械装备等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带来巨大生存压力。我们深感不能靠闭门造车,必须扎根市场,瞄准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和产业方向。我们选择“大厂不愿干、小厂干不了”的“离心球墨铸铁管”这一有市场需求的产品进行技术攻关,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和市场垄断,30%的铸管产品已经销售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市场化取向”的改革。
记者:消费是扩大内需的基石。当前有效需求不足,存在不敢消费或不愿消费现象。怎么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张晓晶:收入与消费是两个密切相关却又相互独立的领域,增加居民收入只解决居民的消费能力问题,并不能解决居民的消费意愿问题;在给定收入增长的前提之后,设法提高消费倾向才是提高居民消费率的关键所在。转型时期的各项制度不完备,不确定性较大,导致居民不敢和不愿消费。特别是人们在住房、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预期支出压力较大,导致预防性储蓄增加。随着这方面改革力度加大,社会安全网逐步建立起来,减少未来不确定性,将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
潘向东:当前消费需求不足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医疗、养老等保险制度还不完善,特别是进城打工的农民们,由于户籍原因,在子女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方面的负担都比较重,抑制了他们消费。二是当前企业盈利增长明显放缓,职工预期收入不乐观,抑制了当前的消费倾向。三是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行业的供给不足抑制了相关消费。要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首先,完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扩大保险覆盖范围,放开户籍管理,完善廉租房制度,促进农民工向城市人群转变。在这个基础上,还是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以防就业出现大的风险,并尽可能降低资金成本,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发展消费金融,鼓励提前消费。然后就是放开供给短缺的服务业,满足消费需求。
刘明忠:必须向改革要动力。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政策文件,关键在于落实。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潜能,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营造商品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
扩内需并非不要投资,关键要激发市场力量
记者:扩大投资是扩大需求的重要动力,怎么看待投资对扩大内需的作用,如何更好发挥投资的力量?
张晓晶:就中长期增长而言,基础设施投资非常重要。它不仅在短期内能够提振需求,增加产出,更可以在长期内提高生产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提升人力资本。一是要扩大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创意等领域的社会基础设施投资。在这些领域的投资有利于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二是要扩大与企业创新和产业竞争力提升有关的投资。有利于生产能力与创新能力建设。在短期内,投资是扩大内需、稳定经济的主导力量;但在中长期内,投资则会形成生产能力,影响供给面。因此,未来的投资如能投向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供给效率的领域,将有利于增强中国企业的竞争能力。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常常将加速折旧作为走出危机的强力措施来采用,借以提高投资率,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能力。这一做法势必加快设备投资的现金回流,更有利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值得中国借鉴。
潘向东:要避免低效投资,必须要在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制度下打造地方政府投融资新体制,厘清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加强监管和风险评估。现阶段过渡期,可探索通过PPP模式,发挥政府部门在地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统筹规划功能,同时发挥社会资本的专业投资能力对项目进行筛选、风控和运营。未来的城镇化不仅是单纯的大规模基建,人的城镇化与物的城镇化相互促进才能够形成供给和需求的良性循环,避免无效投资。这就要求在稳投资的同时,加快行业准入制度改革、降低民间融资成本、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等,使投资能够立刻对民生、对经济社会产生效益。
刘明忠: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领域的投资老百姓欢迎,市场很需要。关键是要激发市场的投资热情。我们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际华集团股份公司与意大利运营团队合作,开创了集室内跳伞、冲浪、滑雪、攀岩等极限运动、购物休闲娱乐、酒店餐饮等多样化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商业业态,就是顺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趋势、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记者:房地产领域的投资过去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明显。当前,大多数城市面临房地产库存高企的状况。如何看待当前形势下房地产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进一步化解房地产库存,稳定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张晓晶:短期来说,不宜对房地产市场采取明显的刺激政策。但是,我们强烈建议清理近年来的各种规制,把那些不合时宜及自相矛盾的清除,还市场以本来面目。长期来说,需要加快进行房地产市场的顶层设计。我国房地产市场虽已有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但还缺乏与国民经济体系相契合的总体设计。包括“居者有其屋”战略中,究竟主要依靠买房还是租房来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住房市场与土地市场的关系问题、住房市场与城市化的关系问题、房地产市场开发主体问题、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房地产金融体系问题、支持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财税政策问题等。在总体思路不清晰的情况下,如果在局部上政策过猛过频,常会引发更多不稳定因素。因此,首先要搞好顶层设计,然后稳步去库存,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稳定住房消费的重要前提。
潘向东: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一大影响因素就是房地产相关投资消费的放缓。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中期,房地产市场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依然相当重要。现在随着泡沫逐渐消化,调控机制也将朝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改革。要化解当前房地产过高的库存,稳定住房消费,必须活跃三四线城市的住房市场。过去房地产市场一直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是投机需求过多,另一方面是中低收入人群的自住和改善性需求并未得到很好的满足。因而政策上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贴息贷款等手段来鼓励三四线城市购房,结合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的城镇化。同时,建议为减少投机性需求,对多套房购买者实行较高税率。
活力来自创新创业,来自深化改革
记者:扩大内需要激发各种力量和创造性。创新创业和“互联网+”都是扩大内需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但目前也面临扫除各种障碍的难题。怎样更好地发挥创新创业的作用?
张晓晶:在发达国家致力于推动“再工业化”、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之中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需要在产品、技术、组织等各个层面持续不断地实施创新活动,并加快应用先进技术,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从而提升各行各业的竞争力。要抓住这一轮机遇,扫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
潘向东:要鼓励大众创业创新,首先要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这就要发挥资本市场分散风险和积聚资本的作用。其次,政府也要从政策上予以呵护和鼓励,包括减税、减费、降低创业门槛、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和质量。甚至可以牵头建立创业投资基金,加强对新兴领域的创业创新投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而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是改造传统行业、提升采购、生产、销售、管理、社交方面的效率、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其对内需的促进作用,具体包括加快宽带网络、电子基础产业、智慧城市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终端产品的创新发展,以及软件业支撑服务水平的提升等。电子商务给农村带来的机会也有望成为增长亮点。
刘明忠:没有创新就没有需求。我们从刚成立时的一个亏损企业,到2012年进入世界500强,排名连续四年持续攀升,现位居第344位,靠的就是持续不断创新。创新的实质是要真正把市场精神融入企业内核。我们围绕市场创新技术打破国际垄断,不断拓展产品的市场空间;我们围绕市场创新管理,通过“内部模拟法人运行机制”让企业里的每一个“细胞”都能感受到市场变化,最大程度地降本增效;我们创新市场,不断拓展产业新领域,目前,除了产品创新我们也在进行产业创新,“应急救援”这一国家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发展新方向,并取得了实效。扩大内需,创新无止境。企业的机遇不是没有,但要识别、要抓住。障碍永远存在,但要想方设法首先从自身改革中获得动力。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