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扶贫工作队
- 发布时间:2015-12-13 05:52:43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扶贫工作如何做到精准?创新扶贫如何见到实效?去年开始,安徽省选派优秀干部建立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创新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前不久,国务院扶贫办在安徽召开全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现场会。在这里,记者调查了解到几个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故事——
坚决啃下硬骨头
尽管这20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还只是毛坯骨架,为盖这幢房子又欠下不少债,但27岁的女主人村民周选平仍然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这与我们原来那个又矮又潮的十几平方米的老屋相比,简直就是豪宅了”。她告诉记者,盖房欠下的债务不算什么,有两年就可以还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国家的政策好,特别是有彭书记的关照,我们家很快就会脱贫的。”周选平充满信心地说。
“我今年的6亩地由水稻改种薏仁米,收入翻两番,这第一功劳就是彭书记的。”56岁的俞喜来告诉记者,他们70多人的上河村民组以前没有路,什么都靠肩挑背扛,彭书记来后领大家架桥铺了沙土路,最近又要铺成水泥路……
村民们所说的彭书记名叫彭年友,今年40岁,是岳西县政府扶贫办的办公室主任。去年10月,彭年友被县委县政府选派到离县城60多公里的田头乡田头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田头村的帮扶单位包括县扶贫办、县统计局和安徽乘风制药有限公司,彭年友任队长的工作队还有3人,一名是县统计局办公室主任任联络员,一名是包村的副乡长,还有一名是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大学生村官。
岳西县是全国重点贫困县,田头村又是岳西县的重点贫困村。全村总面积有近20平方公里,都位于海拔550米以上,在大别山属于高寒山区。田头村下辖28个自然村565户2000多人,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达311户741人,去年人均收入只有5860元。扶贫难度显而易见。
面庞黝黑的彭年友站过讲台,是个有激情、有干劲、有想法的人。他和工作队员们一起以“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为主题,完善村“两委”工作制度,制订年度脱贫计划和三年脱贫规划;同时,深入贫困户家中,一户户摸清家底、致贫原因、收入状况,使贫困户家家有手册、帮扶干部个个有任务,做到“底数清”;建立问题台账,做到“问题清”;制订帮扶计划,做到“对策清”;制订脱贫计划和时限,做到“任务清”。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县扶贫办和县统计局的22名干部结对帮扶250户。
问题找到了,规划定好了,制度建立了,彭年友和工作队开始大干了。首先是修路。他们从县扶贫办、统计局和乘风制药公司争取到一部分资金,以及中央财政老区专项资金和中石化的200万元扶贫资金,给上河村民组(自然村)架设两座桥和铺设1.5公里的沙石路,为南河村民组浇筑3.8公里的水泥路,完成王湾村民组4.9公里水泥路路面的整修。预计到明年上半年,所有村民组的道路都可以实现硬化,组组通水泥路。路通畅了,山村致富就有了基础保证。
驻村一年间,彭年友领导的工作队重点抓了村里的致富产业发展。田头村有茶园480亩、桑园475亩,多年来村户以种植茶叶为主。驻村不久,工作队就引进了一家龙头企业,动员村里49户贫困户以荒田、荒地入股,发展油茶产业280亩。同时,引导村民们改变传统种植业,由水稻改种薏仁米,俗称五谷米,是一种高营养作物,市场上很抢手,其经济效益是水稻的四五倍。工作队拿出5万元作为奖补资金,每亩种植奖励200多元。以前是零打碎敲有人种点儿,今年一下子就发展了250亩,并且成立了薏仁米专业合作社,动员贫困户把外出打工人家的抛荒地也承包起来。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增收近百万元。此外,工作队还在村里流转了10亩水田试种玫瑰花,如果生长顺利,两年后每亩能增收4000元。
工作队的努力,感动了乡亲们,经常有群众请他们一起吃饭。乡党委书记王金禄评价他们是“指挥员、战斗员、服务员”。村支书蒋朝阳说:“工作队思路清晰,扶贫精准。我们班子的凝聚力更强了,群众更理解了。”
刚做完胆切除手术不久就来田头村扶贫的彭年友,已经走遍了28个自然村民组,185户贫困户,对一年来的扶贫工作感触,他说:“只要捧出‘四颗心’——诚心、热心、细心、恒心,我在群众眼里就不会是‘城里来的书记’,而是‘我们村的书记’。今年我们村有88户脱贫,到明年底,我们会提前一年实现整体脱贫!”
破釜沉舟扎下去
果子园乡姚冲村是离金寨县城70多公里的行政村,从去年10月底起,汪立志就扎在了这里,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来之前,他主动要求县委免去他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科长职务。“这样做一举两得:一是科里工作有人顶上,我不再牵涉精力;更重要的是,我自断后路,破釜沉舟,一定要使这个村彻底脱贫,否则,我无颜见江东父老。”
姚冲村的贫困面不算大,288户中有53户是在册贫困户,1185人中有144人属于贫困人口,但自然条件较差,8个村民组都属于海拔65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主要是因学、因病、因残而致贫,脱贫难度很大。去年人均收入不到5000元。
汪立志带领的工作队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摸清村里的贫困情况:第一步,经个人申请、按照倒排名单交村民大会审议、公示后由乡审核、再公示后由县审核,以保证精准扶贫;第二步,请帮扶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老干部局、县残联支持,安排帮扶干部与每个贫困户结对;再规章建制,制订帮扶计划和脱贫规划。
如何落实脱贫计划使村民们尽早致富?工作队扬长避短。姚冲村有60%的村民外出务工,有的是全家外出,在自然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这是一条致富“捷径”。对此,汪立志和工作队员们借机动员村里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尽量吸收本村贫困户去就业,利用他们在县城、省城及各地的人脉,解决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场所,今年就介绍26户72人外出打工。对家里有老人需要看护、有孩子上学需要照顾而不能外出打工的贫困户,工作队请来县职业学校老师免费培训实用技能,安排了5户就地打工,每户每年可收入2500至3000元。
不是所有人都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人怎么脱贫?汪立志和工作队员们及村干部打起了山核桃的主意。姚冲村所处海拔600至800米高寒地带,正是山核桃最佳生长环境。这里有自然生长的山核桃5000多亩,一些村民“靠天吃饭”每年都能有些收入。今年,工作队争取到县林业和扶贫部门的资金支持,安排村民、包括12户贫困户管理野生山核桃1000亩,利用抛荒山地新种植180亩,预计挂果后每户每年至少增收1500元。而村里有抛荒山地3000亩,适合种植条件的达2000亩,计划在3年内分批种植山核桃。“三四年后这些树全挂果,姚冲村就彻底脱贫啦。不过,那时我可能已经离开这里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嘛。”眼下,汪立志和他的工作队正筹划山核桃苗款,那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汪立志和扶贫工作队还真干了不少事。利用省里的光伏扶贫优惠政策,为22户贫困户安装了分布式光伏站,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村里建造了2个60千瓦的电站,每年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争取各类资金300多万元,新修通村水泥路5条1.7公里,架桥1座、修池塘7口、修复道路护坡和河堤300多立方米、新挖排水沟650米、新装路灯30盏。有300多年历史的姜湾古民居是国家级保护项目,近年已有一些游客慕名游览,村里配合省里有关部门实施开发性保护,并动员群众发展山羊、黑猪、土鸡等传统养殖业,逐步开展“农家乐”实现增收。有3个村民组分布在高寒山区,通电通水通路的成本巨大,工作队在中心村规划出可容纳40户人家的移民新居,已经平了土地、通了水电、修了道路,目前有七八户人家提出申请建新房。
“两个结合”创新路
岳西县响肠镇新浒村的扶贫工作队可谓“阵容庞大”——县委组织部农村基层组织办公室副主任王瑾任队长、第一书记,帮扶单位县物价局派出联络员,还有1名大学生村官,包村的副镇长、镇纪委副书记、镇民政办主任、镇计生委主任,都是扶贫工作队队员。
王瑾带领扶贫工作队驻村后,摸清情况,建章立制,“抓党建促精准扶贫,抓产业促精准脱贫”,通过“两个结合”,实现“两个转变”,真扶贫,扶真贫。
第一个结合是工作队员与村里党员的结合,建立“工作队员—党员—贫困户”分级联系制度。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11人,每人对外联系3至5名包村干部,对内联系4至5名党员、20至25户贫困户;48名党员每人就近联系5至6户贫困户,成为工作队员的“耳朵”和“眼睛”;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
第二个结合是把合作社与贫困户结合在一起。工作队和镇村党组织动员在外创业有成的党员回村发展种植业,带着百万资金成立了山水间种养专业合作社,吸收了包括60户贫困户在内的200多户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集约土地350亩,利用离县城近的地理优势,种植时令蔬菜;邀请安徽省农科院在村里建育种基地,请专家指导种植80亩四季豆,每亩增收6500元;还引进种植安溪黄金芽茶70亩,预计3年后可采摘。
比起种植传统水稻,加入合作社后收入要高得多,甚至比外出打工都来得实惠。土地入股每年每亩能分红500元,在合作社里打工每天能挣到90元。一些留守妇女可以一边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孩子,一边在合作社弹性务工。去年底,合作社一次性发放工资和红利60多万元,全年发放工资100多万元。合作社的发展使贫困户们看到了希望,自觉完成了从“不愿种田”到“我要种田”、从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
去年,新浒村有50户贫困户209人率先脱贫;今年预计将有68户279人脱贫。
王瑾和他的扶贫工作队,对于村里尚存的100多户300多人的如期脱贫,信心满满。
越是艰险越向前
就任金寨县油坊店乡东莲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的郑展朝和他的扶贫工作队,在这一年里真可谓是“创业艰难百战多”,连续遭受暴雪、山洪、台风3次大灾的考验。在那些日子里,工作队成员整晚整晚不能睡觉,和党员干部一起动员村民转移,还要背老人过河。由于应对充分、转移及时,没有出现伤亡情况,这让工作队员们长出了一口气。
东莲村有贫困户324户、贫困人口824人。村民们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茶叶和外出打工。全村3078人中有1500多人在外务工。
工作队长郑展朝是省派干部。这个安徽省政府办公厅的主任科员就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以后,骑着摩托车跑遍了30个自然村。有的地方没有像样的路,就是摩托车也上不去,他就步行爬山去贫困户家走访。他吃住在村里,在村民家搭伙,有时工作千头万绪,连吃饭都顾不上。65岁的低保户王忠厚左手有残疾,养女出嫁后孤身一人生活。他告诉记者,郑展朝是个好书记、好人!为了他家的光伏发电,郑展朝不知跑了多少趟。村里为王忠厚老人建了3千瓦的分布式电站,财政补助1.6万元,个人拿8000元,每年可获净收入3000元。王忠厚老人的个人出资部分,是工作队和村干部联系的小额贷款。
在东莲村,郑展朝和他的扶贫工作队发挥优势,使出浑身解数,为村里争取资金。省政府办公厅是东莲村的帮扶单位,从办公经费中挤出24万元为村里建设60千瓦光伏电站。多方筹集40万元,新修了1500米道路,硬化了1370米的村级路。通过50万元的产业扶贫整村推进资金,发展50亩蔬菜基地,增加村民收入。明年村里预计拿到110万元的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资金,将用于修路、架桥、改建河道等。
现在,有一件事让扶贫工作队伤脑筋。东莲村是著名的六安瓜片茶叶核心产区,由于海拔高、雾气大,茶叶特色鲜明。村里有1500亩茶园,今年又改造了400亩老茶园,工作队还拉来了十几吨茶叶专用肥供村民们无偿使用,使茶叶产量大幅提高。但是,茶好却卖不出好价钱。因为气候的原因,村里的茶叶要比山下晚十几天采摘,等到上市就有些晚。对此,工作队请过专家,联系过大茶商,也考虑过适当扩大种植面积以求得规模效益,试图把茶叶这个主导产业做大,尽快让全村农户脱贫。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