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模式不清 “考拉班车”抛锚
- 发布时间:2015-11-30 09:31:1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专车、快车、拼车等互联网打车软件初步占领市场之后,互联网班车也悄悄进入人们的视线。由于兴起时间不算太长,互联网班车尚处于培养用户的阶段。从考拉班车上线半年猝死便可看出,互联网班车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盈利方式。不少企业目前主要关注的还是用户体验,线路设计和服务、盈利模式等并未想得很清楚。他们大多希望以上下班班车这个高频需求的痛点作为入口吸引流量,而对于未来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各家公司仍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中。在盈利模式建立起来之前,拿不到融资便很难继续开展。互联网班车想要漂亮转身似乎并不容易
运营才半年的“考拉班车”9月11日结束最后一天班车运营,用“猝死”来形容也不为过。令人唏嘘的是,考拉班车的倒下还酿出一股不寻常的“情怀”的味道。从《致梦想赞助商的一封信——考拉班车CEO》到《考拉班车的最后一个下午》,再到《一个创业公司倒下的128小时》,随处可见“兔死狐悲”“於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鸣。考拉班车的倒下,怎地如此梦幻和悲情?
第一个离场
考拉班车于2015年3月11日正式上线。风生水起,成立一个月时便拿到了创新工场的天使投资,可悲的是此后却未再获得融资。
当然,对于考拉班车团队来说,也确实经历了一段心潮澎湃的日子。自6月起,考拉班车进入极速增长期,日订单截止到8月底达到5000单,保持了平均周对周40%以上的订单增速,新开线1-2周后上座率可达70%。截至8月底,考拉用户超过5万,运营线路达到130条线,全部线路的平均上座率达到80%。按照考拉官方提供的这组数据来看,虽然路线不及滴滴丰富,但上座率甚至高于滴滴的60%。
考拉班车CEO张敏表示,资本市场是考拉班车停止运营的唯一影响因素,简单而言即公司新一轮融资失败。“最近资本市场遇冷,很多公司的融资计划都流产,其中包括很多已经跟投资机构达成协议的公司,加之滴滴入局定制班车领域,让很多投资机构对定制班车行业持观望态度,不敢出手,才导致其融资失败。”
9月14日开始,考拉班车的全部业务由滴滴巴士接管运营。张敏表示,决定跟滴滴合并班车业务,对用户、供应商、一起创业的伙伴来说是最好的结局,公司不会倒闭,只是目前在调整方向转型。
考拉班车成为定制巴士市场中第一家离场的企业。
痛在盈利模式
从今年年初开始,市场上已出现多家从事互联网定制班车业务的公司,比如哈罗同行、嗒嗒巴士、接我等,一定程度上使出行更加方便,同时也补充了公交系统的不足。然而,互联网班车虽然需求很大,也确实直击上班族出行的痛点,但这却不是个容易赚钱的行当。
嗒嗒巴士相关负责人此前曾透露,租赁一辆巴士价格为700元/日。按照核定人数51人的大巴车计算,互联网班车公司向乘客每日每人次至少收取14元抵消租巴士的成本,这还不算上司机和燃油的花销。
但目前互联网班车票价多是根据线路的长短来收取,售价在几元到十几元不等。与此同时,班车公司还推出了优惠补贴政策,如1分钱乘班车等,借此拉拢乘客。
从考拉班车上线半年猝死便可看出,互联网班车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盈利方式。不少企业目前主要关注的还是用户体验,线路设计和服务、盈利模式等并未想得很清楚。他们大多希望以上下班班车这个高频需求的痛点作为入口吸引流量,在用户积累到一定阶段后,探索所有可能的盈利模式。
目前国内互联网班车市场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是A轮以内的初创项目,融资金额最高几千万人民币,团队、产品、技术等有待完善。
互联网分析师洪波表示,互联网班车前期需要通过补贴做市场,这就要求企业兼具良好的融资能力和开拓市场的能力,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企业一般很难完成其商业模式的建立。“在商业模式建立起来之前,拿不到融资便很难继续开展,这也是为什么考拉班车上线半年便结束了运营。”
有观点认为,滴滴启动巴士项目之后,资本市场对这个领域的投入开始变得谨慎。对此洪波表示,“滴滴在融资和市场方面确实比较强势,而且提供的是一个综合性的出行平台,那么用户会更加倾向于使用这样一个APP,即使巴士业务不赚钱,未来也依靠其他的业务来补充”。在洪波看来,单纯做互联网班车业务融资和生存压力会比较大,“目前市场竞争激烈,没有补贴用户就少,补贴多了企业也扛不住”。
对于目前不少互联网班车企业探索开拓周边游等特定领域市场的现象,洪波认为,过去这些市场是空白或者不足的,但是不是有机会还比较难说,“有些市场有一定需求但没有被满足可能是有一定原因的,不会是没有人注意到,可能是由于经济或者某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个市场即使有需求也没有人愿意去满足”。
失去资金支持
互联网班车企业的兴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资金的眷顾,仅今年9月便有多家公司宣布获得融资。9月9日,接我云班车宣布获得阿里巴巴领投的Pre-A轮投资;9月15日,深圳起家的嘟嘟巴士宣布完成5200万元A和A+轮融资;9月29日,嗒嗒巴士完成近两亿元B轮融资。9月11日,滴滴也宣布投5亿元发展巴士业务。
不过似乎一旦失去了资金的支持,创业型的互联网班车企业便难以靠自身发展独立存活。
张敏就坚持认为,资本市场是影响他们最大的因素,截止到倒下前也并没有一家公司愿意给他们投钱,因此新一轮融资失败。
她给自己定的融资目标时间是8月底,如果在这个时间融资还未成功,就会结束班车业务,可是并没有投资公司愿意投资,最近资本市场遭遇寒冬,加之滴滴也入局班车领域,这更让众多投资机构对此持观望态度,所以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那么,同行业者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哈罗同行的创始人杨睿尘认为,这个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格局,但最终的结果还需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出行领域的创业是一场马拉松,持续力和后发力是非常重要的,而最终重要的是用户和自己的模式。而不是竞争对手。”
杨睿尘表示,哈罗始终会走比较稳健的路线,而不是快速烧钱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在资本环境的影响下,不排除会有更多的公司走向死亡,但班车市场不是可以“一家通吃”的,各家也会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和方向,很可能未来会出现以特色取胜的情况。
目前,每家班车公司基本都处于赔钱状态,但是关于盈利模式,各家并没有很清晰的构想,目前的想法只是集中于附加价值营收。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定制班车是有益的尝试,但由于缺少法律监管,这种服务如何规定还需等待出台管理办法。
当下,移动出行类产品的门槛很低,同质化的模式也在加剧竞争,价格自然而然就成为用户选择的决定性条件,因此融资能力就变成了核心竞争力。但随着滴滴入局定制班车市场,这无疑让同行业者感受到了寒冬。特别是在融资环境急剧转冷的当下,先前采用烧钱模式的O2O公司,恐怕都将面临生死考验。如果想熬过这个寒冬,扎根垂直差异化细分市场或将成为未来的一个突破口。
整合在所难免
与洗衣、专车等O2O行业群雄逐鹿的态势不同,发展时间不长的定制巴士将直接进入寡头时代。对于考拉班车的新东家而言,背靠滴滴平台显然不缺钱。
今年7月16日,滴滴巴士业务在北京、深圳两地同时上线。9月9日,滴滴打车正式更名为滴滴出行,涵盖了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同时滴滴宣布完成了新一轮总计30亿美元的融资,其中中投、平安参投;接我科技旗下产品接我云班车也获得阿里巴巴方面的A轮融资。一个综合出行平台已然呈现。9月11日,滴滴宣布投5亿元发展巴士业务,满20人就可以开专线。
尽管定制巴士已成巨头游戏,但先入局者也有不同声音。嗒嗒巴士CMO彭王城此前公开表示,虽然滴滴进入这个行业给大家带来了很大压力,但综合各地的运营情况,用户量、上座率还在上升,市场先入者的优势仍然很明显。即使滴滴现在拿下了考拉班车的业务量,影响也不大。
在互联网分析师于斌看来,考拉班车无法获得融资的深层次原因是滴滴等巨头进入,让资本市场只会聚焦龙头品牌。“一直不看好定制巴士市场,除了上述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定制巴士市场自身具有较大局限性,因为只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对该种服务有需求。”
在北商研究院方面看来,定制巴士领域各企业线路和价格设定大体相同,同质化严重,创业型品牌很难吸引资本注资。张敏也表示,最近资本市场遇冷,很多公司的融资计划都流产,其中也包括很多已经跟投资机构达成协议的公司,加之滴滴入局定制班车领域,让很多投资机构对定制班车行业持观望态度,不敢出手。
北商研究院执行院长彭宇认为,与专车市场一样,定制巴士领域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拉拢用户需要不断烧钱。阿里巴巴、滴滴等巨头进入,通过投资、挖脚等,让创业公司人才、资本等方面的劣势凸显,“未来行业将迅速整合的态势在所难免”。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