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内需马达驱动科技创新

  • 发布时间:2015-11-13 08:19:31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诞生于7年前的“双11”购物狂欢节,正在成为测试中国经济潜能的温度计。12日零点,数字定格,中国消费纪录再次刷新。

  24小时912.17亿元,这是今年“双11”阿里巴巴平台上的总成交额。熬夜血拼的消费者,连夜送货的快递员,早早投入这场战斗的商家,都成为这场消费盛宴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认为,“双11”只是掀开了中国内需潜力的一个小角。一整套商业基础设施在这一天得到检验,需求压力倒逼技术创新,“双11”的背后是模式创新、技术创新驱动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

  5200万元到912亿元:7年“双11”见证旺盛内需

  从最初的5200万元,到后来9.36亿元、52亿元、191亿元、362亿、571亿,再到今年的912亿元,7年来,阿里“双11”成交额见证了中国持续旺盛的内需信号。

  相比去年历时38分钟交易额突破100亿元,今年只用了不到13分钟。不到12小时,2015天猫“双11”全球购物狂欢节交易额就突破571亿元,打破去年“双11”全天交易额记录。

  国家邮政局12日发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双11”当天,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4.6亿件,同比增长65%。在快递物流行业,今年的“双11”业务量很可能就是明年的日常量,渐渐成为共识。

  作为“双11”全球化的第一年,全球进口商品热销的背后是中国消费需求在升级。全球232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到今年“双11”。11日零点过后不到2分钟,阿里平台上的跨境交易额超过2014年“双11”全天跨境交易额。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正在唤醒农村的消费热情。全国8000多个村点的农民首次通过农村淘宝服务站的平台参加“双11”全球狂欢节。第一单进村的订单已在11日1点48分送达重庆市奉节县草堂镇竹坪村。

  传统零售业正在主动拥抱“互联网+”。苏宁、银泰等千余商家联动全国超330个城市的18万家商场、门店,共同参与了今年的“双11”。

  行业人士认为,“双11”不是电商盛筵,而是整个中国经济、创新型实体经济的盛筵。要让老百姓肯把钱从口袋里掏出来消费,需要政府和企业一起来做,靠市场驱动和创新驱动。

  峰值背后:需求驱动商业基础设施创新升级

  尽管零点过后的交易最高峰仍有购买、支付的网络拥堵,但相比最初几年“双11”时的支付失败、物流爆仓,数据技术时代的中国商业基础设施正在“压力测试”中升级。

  据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介绍,为了支撑“双11”的交易量,阿里巴巴的工程师们搭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混合云架构,阿里也成为率先将核心交易系统上“云”的大型互联网公司,这样能充分利用云计算的弹性优势调度资源。

  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王坚说,今年“双11”阿里有800多人的技术团队在做后台支撑,支付宝“双11”峰值期间每秒钟8.59万笔,而去年的峰值是每秒3万多笔,交易峰值的支付平台处理能力已超过业内世界巨头。

  接受考验的不仅仅是阿里巴巴。为了保障高峰时段的支付,支付宝创新支付流程,并与200多家合作银行提前合作攻坚,在“双11”前的几个月里共同对支付系统进行了470次压力测试,在“双11”凌晨扛过支付洪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伴随着中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连年增长的快递物流,也在压力中转型。最初几年“双11”的爆仓、延误等乱象之后,菜鸟网络用电商大数据织成“天网”为快递“导航”,快递公司技术优化、增购专机、增加人手组成“地网”,合力转型。

  创新、创意、创造力萌生中国经济新力量。不少在阿里平台上销售额达到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企业,是近些年诞生或壮大起来的,其中不少制造企业,他们善于创新、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这些快速成长的企业是中国经济土壤上的宝贵嫩芽。

  扩内需仍有潜力需要迈过几道坎

  行业人士认为,如果能进一步激发企业、激发全社会活力,找到合适的方式,内需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农村内需蓝海才刚刚开启。过去一年,线上平台和线下传统企业,正在通过资源互补形成合力,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但是,除了“工业品下乡”,还需拉动“农产品返城”,拉动经济发展,也让年轻人返乡创业能够留得住。

  12日零点宣布“双11”成交额的同时,阿里巴巴宣布推出首届“年货节”,拉动农村购买力的同时,帮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

  进口商品需求旺盛,国内制造业谋求转型对接。从年初的全民抢购“日本马桶盖”到“双11”海淘热,中国的内需正在升级,但国内的品牌打造、制造设计水平并未跟上。国内多家大型制造型企业负责人指出,新常态下企业要把过去扩张性的高速发展转为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消费者的需求变了,告别了短缺,进入以质量、品质为核心的需求时代。记者张遥 韦慧

  (新华社杭州11月12日电)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