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业,腾哪些“笼”换什么“鸟”?
- 发布时间:2015-11-13 08:19:31 来源:海南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 况昌勋 李佳飞 通讯员 王丽娟
核心提示
甘蔗平均纯收入亏63元/亩,水稻平均纯收入61元/亩;而冬季瓜菜平均纯收入4000元/亩,琼中绿橙纯收入4200元/亩。同样是养猪,黑猪纯收入每头400元,比普通白猪高一倍。
海南守着独特、优质的自然资源,但农民的收入长期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部分种植作物品种滞后、耕作方式还较为粗放、标准化品牌化还不够强,土地效益没有充分发挥。
养“好鸟”才能充分体现“好笼子”的价值。海南农业已经进入“腾笼换鸟”时期。
今年8月,省政府在陵水召开了全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并正在编制《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意见》。
专家表示,海南农业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完成了一定的基础积累,有能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变;同时,农业资源、生态承载力有限,海外热区农业发展带来的竞争力等因素,也在迫使海南农业转型升级。
1
两个村庄的实践案例
■ 琼中竹朗村:
主要收入从橡胶转为种桑养蚕
■ 临高潭楼村:
甘蔗地改种瓜菜利润由“负”转“正”
早晨,云雾未散,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竹朗村桑田里,桑农们忙着割叶或是打顶。55岁的村民陈业开看着自家的蚕宝宝说,这两年幸亏种桑养蚕,不然日子可就难过了。
“家里有12亩、400株橡胶和4亩田。以前,田里种的是水稻,仅仅让自己不用买米。橡胶是家里主要收入,胶价好的时候,有两万的收入。”陈业开说,“不过连续几年胶价下跌,都不够工钱,这块收入几乎断了。”
不过前几年,陈业开将4亩水稻田改为桑田,开始了种桑养蚕,让自家失去橡胶收入来源时,实现了增收。
“现在这是第12批,前11批的收入有3万多元。”近日,陈业开拿着蚕茧到收购站售卖。他说,今年他家的蚕茧在15元/斤以上,今年虽然干旱,但是估计全年的桑蚕收入约4万元。
湾岭镇干部介绍,竹朗村34户210人,过去就依靠200多亩橡胶、190多亩槟榔过日子。橡胶价格好时,人均年收入也仅3000元左右。如今,竹朗村已有24户种桑养蚕,桑园种植面积165亩,今年前10月,全村已收获蚕茧3.3万斤,产值51.1万元。
在琼中湾岭镇竹朗村的村务公开墙上,贴着一张农民收入图表:2013年该村农民人均收入7310元,是2010年的2.2倍。另一张饼状图则显示,橡胶收入占比从2012年的28%降到了2013年的16%,而桑蚕则从27%升到32%。
琼中农业局副局长刘志峰说,目前琼中桑园种植面积2万亩左右,主要是用甘蔗和水稻田改种的。“种植水稻,年产值约1000元/亩,种植甘蔗每亩年产值约1000元至1500元,而桑蚕产业,如果规范管理,亩产值最高达6000元左右。”
距离竹朗村100多公里外的临高皇桐镇潭楼村,也在尝试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潭楼村,曾是甘蔗种植大村,全村1100多人,种植甘蔗2900多亩,年出产甘蔗1万多吨。
60岁的吴振祥,是潭楼村较早承包坡地种植甘蔗的村民,连片种植约27亩。早年甘蔗行情好时,每吨价格为600元,27亩的产值约6万元,纯利润有2万多元。而这两年,甘蔗价格持续下跌,一度跌破400元/吨,仅360元/吨到380元/吨,让种甘蔗变成了亏本的产业。
由于甘蔗价格下跌,从去年开始,吴振祥退蔗改种,尝试种植了4亩辣椒。“当年,平均收购价每斤4块钱左右,最好的时候7块钱一斤,年净利润2万多元。”吴振祥说,“甘蔗不‘甜’,辣椒不‘呛’”。
由于尝到了辣椒的甜头,今年,吴振祥将剩余的甘蔗地全部改种了香蕉和冬季瓜菜。
与吴振祥一样,潭楼村不少村民已经不再抱着甘蔗过日子,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陆续改种其他农作物。目前,全村已退蔗改种香蕉的面积110多亩,发展冬季瓜菜110多亩。
潭楼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吴建国说:“农民的观念比较保守,退蔗改种的步子迈得不算大,但是趋势已十分明显,估计今年底至明年初,还有大半村民改种经济效益高的作物。改种冬季瓜菜的品种主要有南瓜、辣椒、黄秋葵等,以目前的行情来估算,效益将是种植甘蔗的好几倍。”
2
哪些“笼子”可腾出来?
■ 内忧外患“倒逼”海南农业转型升级
■ 种植业、畜牧业均有可提升空间
海南农业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采访时,不少专家表示,内忧外患让海南农业必须转型升级;同时,经过近30年的经验、技术、资金的积累,海南也具备了转型升级的基础。
内忧,一系列新的“常态”敲响了警钟。甘蔗、橡胶、木薯、水稻等海南传统农业产业,比较效益逐年降低已经成为“常态”;瓜果菜价跌滞销也从“偶发”逐渐成为每年的“常态”;香蕉、冬瓜、木瓜等因不规范种植,导致产业发展不稳定也成为“常态”;畜牧业,产业结构不平衡导致价格波动大,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屡见报端……
经过60年的发展,海南已经成为我国最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810万亩,占全国50%以上。然而,橡胶并非高效产业。
“目前海南农垦橡胶亩产在70公斤左右,按照今年10元/公斤价格计算,每亩产值仅为700元,即使按照前几年的25元/公斤计算,亩产值也仅为1750元。而肥料、病虫害防控、人工、土地等成本每年就达2000多元/亩,相比瓜果菜来说,亩产值和利润均很低。”海南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柯佑鹏说。
我省畜牧业结构也需要进行调整。数据显示,2014年我省生猪出栏量达924万头,然而岛内市场需求量仅为600万头左右,导致生猪供过于求,由于养殖成本高于外省,运输岛外不具备价格优势。然而,海南牛、羊却缺口很大,去年我省羊存栏量仅为66.8万只,而岛内市场年需求量约141万只。
“农民是看比较效益的,即使传统产业利润能够稳定的维持下去,但是其他产业利润提高,传统产业还是不划算。”刘志峰说。
不仅传统种植业有调整的空间,瓜果菜品种也有调整的空间。随着内地大棚蔬菜的发展,海南省农科院瓜菜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肖日新认为,为了在北运市场竞争中抢占商机,必须因冷、暖年而主动调控面积、调整布局、调节品种,建议辣椒、冬瓜、茄子适当调少,豆类蔬菜、苦瓜适当调增,南瓜、丝瓜、瓠子瓜、节瓜保持基本稳定。
外患,也在“倒逼”海南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世界热区主要覆盖非洲、东南亚、南美及太平洋岛国等地区,土地面积近5300多万平方公里,而海南土地面积仅为3.5万平方公里。”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与沿线热带国家与地区的农业合作增强,在一定程度上给海南热带农产品带来竞争压力。
广东千里山农业公司董事长康顺福曾每年在海南收购上万吨芒果,而这两年他逐渐到东南亚国家收购。“海南芒果品质不稳定,而泰国芒果种植技术已经成熟,越南种植技术也在提高。上个月去越南,我们就请了技术员过去进行辅导。”康顺福说,促使他去东南亚国家收购,一是产品质量有保障,另一是总成本(收购价加运输费用)比海南要低。
“海南个别不科学种植让农产品病虫害严峻、产品质量不断下降。”不少收购商表示,海南农业腾笼换鸟,不仅要将比较效益低产业的笼子腾出来,也要腾出产品质量低的笼子,让种植科学的产品逐渐取代粗放种植的产品。
3
如何换来一批“好鸟”?
■ 从外引进,新产业取代低效产业
■ 内化升级,传统产业也可新生
“按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比较效益最大化原则,大力调减低效产业。上半年全省甘蔗已调减10.2万亩。”今年8月,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在全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上提出,各市县要进一步加大调减力度,积极探索发展其他高效替代产业。
腾出“笼子”,还得换来一批“好鸟”。
今年以来,甘蔗种植大县临高提出,每个镇完成500亩以上退蔗改种任务,计划三年内退蔗改种达到5万亩。临高县农业局局长符魏翰介绍,临高会因地制宜改种桑养蚕、福橙、红心柚、小果菠萝蜜、香蕉、淮山、菠萝等。近年来,琼中、白沙、乐东、陵水等市县均纷纷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了一批新的产业,例如竹笋、南药、莲雾、种桑养蚕、橙柚、淮山等。
然而,在探索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腾出来的“笼子”,如何才能换来一批“好鸟”?
“腾笼换鸟,无非是调结构和转型升级两种模式,所谓调结构就是低效产业向高效产业转型,转型升级则是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益。”专家表示,调结构可以借助“外力”,引进效益较高的产业。“如同工业一样,由于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业也存在着产业转移的现象,海南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承接一些比较效益较高的产业。”
白沙竹笋产业就一个探索。几年前,白沙就提出,在“做强老三样(橡胶、甘蔗、木薯)”同时,加大发展新兴产业力度。在选择新产业时,就很好地利用了竹笋产业转移的机遇。
“竹笋最早做得好的是台湾,后来随着台湾农业的发展,竹笋产业逐渐变成了比较效益较低的产业,不少台湾农民就到福建租地发展竹笋产业,也带动了福建本地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随着福建农业的发展,竹笋产业又往广东转移。”白沙农业局负责人介绍,白沙发展竹笋产业,一方面是气候条件适合,另一方面就是现在广东省的竹笋产业也在向外转移。在引进竹笋产业时,白沙县委、县政府带着问题,也带着农民,到竹笋种植大县广东英德、浙江安吉学习考察,一步步学习,一步步发展。
在从外引进新产业同时,也要注重挖掘本地特色。柯佑鹏说,农业效益在“新”也在“特”,海南有许多特色农产品值得挖掘,特别是畜牧业,例如海南黑山羊、文昌鸡、小黄牛、海南黑猪等。“这几年生猪价格时常跌破成本价,但是海南黑猪价格却一直坚挺,这种现象就值得研究。”
“农业转型升级,可以导入‘第六产业’。即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融合。1+2+3等于6,1×2×3也等于6,这就相当于是一个叠加效应。提高传统农业的附加值,为传统产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说,以法国为例,法国一年的游客有七千多万人,其中七百万人次是直奔葡萄园观光而去的,其间的交易和买卖所带来的旅游收益是非常可观的。
4
“好鸟”还需“好食”养
■ 完善基础设施,建生态循环体系
■ 减少化学投入品,打造健康农业
“海南甘蔗地主要分布在儋州、临高、昌江等市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地方属于干旱地区,而甘蔗属于耐旱品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所副研究员王松标说,海南在调整产业结构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水利、耕地条件有针对性地改种,例如部分地区可改种较为耐旱的芒果等。同时,海南也要夯实农田基本设施,在水利设施、地力提升等方面要提前做好。
根据农业部门地力调查数据,我省耕地质量不高,全省一等地仅占5.2%、二等地仅占24.1%、三等地至六等地占70%以上,大部分为中等偏下水平。土壤酸化比较严重。不少耕地因干旱缺水而抛荒。
水利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东方市委书记吉明江深有体会。他说,东方是农业大市,有36万农民,10个乡镇和两个农场都是从事农业生产。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推动了大广坝一期二期建设,将新增灌溉面积70万亩,比现在23万亩的水利灌溉面积增加了3倍,这为今后开展高效农业、现代化农业打下了基础。
临高县在甘蔗改种推进中,也在探索解决“水”的难题。临高农业局种植股股长符智说,我们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来完善灌溉水利设施,例如挖水井、安装抽水泵和灌溉管道等。
海南大学土壤学教授孟磊说,海南耕地质量不高,既有“先天不足”,也有后天不注重保养等因素。特别是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破坏了土壤的生态平衡,导致地力下降。
数据显示,海南耕地复种指数多年保持在200%左右,高于全国的150%;海南每年亩均化肥施用量、亩均农药使用量均较高。专家表示,应该提倡健康农业,吸取传统农业中的精华,辅以现代科技,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腾笼换鸟”的过程,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畜禽粪便,排到河里是污染,但是发酵后入田则是有机肥。”江华安说,整治畜牧业污染问题,要转变观念,不能简单的关停养殖场、减少产能,而是要通过生态循环的方式“变废为宝”,生产有机肥,一方面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另一方面提升耕地质量。
根据省农业厅的调研,我省每年规模化养殖的畜禽,产生粪污约1109万吨,如果将其制成沼气和有机肥,理论上可生产沼气4.7亿立方米、有机肥100万吨。目前,我省沼气工程仅能消纳24%的畜禽粪污,有机肥年产量仅15万吨。从长远看,今后我省实施化肥减量计划,减施1吨化肥需要4.5吨有机肥替代,如果全省化肥施用量减少30%,则需要有机肥135万吨。省农业厅表示,要把有机肥作为畜牧业污染治理、改善提升地力、促进种养业良性循环的重要载体。
5
“腾笼换鸟”之后……
■ 注意整体规划,完善产业链条
■ 农村、农民与农业协调推进
经过数年的发展,琼中将甘蔗、水稻等低效作物改为种桑养蚕,效益已经显现,并且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是,一些“担忧”还是时常萦绕在桑农心中。
“目前,琼中蚕茧还是依靠省外一家企业收购,本地也没有缫丝厂,万一这家企业退出,琼中桑蚕业就会遭受重大的损伤。”不少桑农希望,能够尽快完善产业链条,同时引进更多的企业到海南发展桑蚕产业。
刘志锋也表示,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需要产业链条作为支撑。琼中正在着手建设一个预计总投资5700万元的缫丝厂,该厂建好后,年可生产生丝400吨,让琼中桑蚕产业由原料生产为主逐步向缫丝初加工迈进,将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海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需要注意整体规划,纵向需要完善产业链条,横向也需要协调各市县的种植规模。记者在采访时也发现,不少市县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高,部分效益高的产业也受到追捧,例如乐东、琼海、海口、三亚等市县表示要发展莲雾产业。业内人士就担忧,由于莲雾等农作物是两三年后才有商品果上市,各市县之间的信息交流也不十分通畅,如果种植面积突增,而市场开拓没有跟上,容易陷入三年后产品集中上市,价格下跌的困境。
柯佑鹏就提出,农业结构调整,要规模更要效益,海南适合发展小而精的农产品,不能一味求大。“现在,海南急需从宏观上去规划、指导结构调整,警惕各市县各自为战,出现雷同,最后导致新发展的品种再次过剩,价跌伤农。”
农业新产业的引进和传统产业的提升,均需要新技术、新观念。然而,记者调查却发现,海南农村的“主力军”均是五十多岁中年人。海南农民老龄化,也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普遍慢,阻碍农业增效的一大阻力。江华安坦言,让四五十、甚至五六十岁的农民去接触新鲜事物,学习新技术,接受能力肯定不强,所需要的时间很慢。海南应该着重培育新生代农民。
肖日新认为,海南农业转型升级,也需要农村、农民“转型升级”,应该加大对新生代农民的培训力度,培训范围不限于技术,还有经营、管理等方面。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也是海南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朱鼎健建议,海南中小城镇可以重点依托当地传统农业,延伸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旅游、村镇经济服务业,将三次产业叠加成为第六产业进行一体化产业布局。
(本报海口11月12日讯)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