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盛开现代农业之花
- 发布时间:2015-10-12 04:29:38 来源: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李中迪
开栏的话
贵州农业的优势在特色。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充分利用地、气、水等山地资源,用新观念、新体制、新技术,努力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是贵州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本报特推出“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专栏,全面报道我省在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方面的战略规划、成功经验、突出典型等,敬请关注。
贵州农业优势在山,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组合优势,使我省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优势和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省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努力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逐步走出一条符合贵州山区特点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路子。
平台越建越强
全省农业示范园区已达326个,覆盖所有特色优势产业
走进六枝特区大用农业园区,1.5万亩车厘子绵延近10公里,形成一道优美的绿色丝带,来自欧洲的珍稀花卉竞相开放。“自园区建设以来,大用村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很快,人均收入从2011年的2600元增加到2014年的5600元。”大用村主任助理王勇说。
我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于2013年启动,是5个100工程的其中之一。经过3年时间的不断发展,农业园区已逐步成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开放合作、示范带动的重要平台,成为推进贵州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的“发动机”。
通过园区建设,整合了大量财政资金,大大改善了园区所在地的交通、水利等农业发展条件,吸引了大量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产业发展,增强了农业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同时,农业园区建设推动了贵州农业的对外开放合作交流,引进了大量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人才进入园区,为农业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
农业园区建设还促进产业链条完善、农业功能拓展,推动了美丽乡村、休闲农业建设,三分之一的园区已经成为了新兴旅游目的地,发挥出了一产催生二产带动三产的“接二连三”效用。
自2013年提出重点打造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以来,全省农业示范园区发展迅速,目前已达326个,覆盖所有特色优势产业。预计到2017年,我省农业示范园区将突破1000个,基本实现1199个农业乡镇全覆盖。
市场越调越优
全省畜牧、茶叶、蔬菜、水果、马铃薯、中药材等产业迅速崛起
“以前靠天吃饭,现在三季保收。”思南县青杠坝村村民赵相勇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好日子,自从全村推行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夏收西瓜、秋收辣椒、冬收大蒜,赵相勇家里的5亩地,每年给他带来近3万元的收入。
“产业结构调整,重在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效产业。”青坝村支书冷朝刚如是说。
近年来,全省确定的生态畜牧、茶叶、蔬菜、精品水果、马铃薯、中药材、核桃、油茶等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茶叶、辣椒、火龙果、刺梨、薏仁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位,马铃薯、中药材居全国第三位,蓝莓种植面积、大鲵存池量居全国第四位。
凤冈县田坝村是全省有名的茶叶专业村,全村发展茶园2.7万亩,几乎家家户户有茶园,农民人均收入8000多元,其中95%的收入都来自茶叶。
“以前的田坝缺水、多旱、树少、草疏,曾是全县最干烧、最贫困的地方,农民主要靠救济粮救济款过日子。”农民企业家孙德礼依靠茶叶发了家,年产值4000万的制茶公司带动当地300户村民,他说:“是茶叶改变了田坝。”
产业专业村、主产县的不断涌现,正是我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成果。
通过多年努力,我省已成功培育湄潭茶叶、威宁马铃薯、虾子辣椒、施秉太子参、赫章核桃、玉屏油茶、罗甸火龙果、晴隆肉羊等一批专业县、主产县;并成功打造老干妈辣椒、都匀毛尖、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石阡苔茶、“茅贡”米等一批叫得响的特优品牌,为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钱袋子”越来越鼓
发展山地特色产业,成为贵州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最佳路径
在德江县高家湾村,依托农业园区建设和40个特色农业企业的入驻,全村从传统种植业转变为发展蔬菜、精品水果等现代高效农业,昔日的小山村变身为“城市农业公园”,村民成为“三金”农民——流转土地拿租金,园区务工拿佣金,入股企业分股金。2014年,高家湾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1万元。
农业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农民增收,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提升了产业效益,使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有了长足发展。
数据显示,2014年贵州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88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5%,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而今,像高家湾村一样,依靠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村庄越来越多,从传统种植业到发展现代特色高效农业,渐渐成为山区农民的第一选择。
六盘水市盘县舍烹村以前是远近闻名的贫穷村,自2012年以来,舍烹村成立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1万多亩,发展刺梨、红心猕猴桃、蓝莓等特色水果和无土蔬菜大棚种植。村民陶留江将自家数十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和丈夫进入合作社打工。去年,她家的纯收入突破2万元。
“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因势利导发展特色产业,成为贵州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最佳路径。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