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特色产业发展日趋成熟 为长期建藏、富民兴藏提供支撑
- 发布时间:2015-08-30 07:4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石化易捷超市里,西藏卓玛泉矿泉水被摆在了显眼位置。通过与中石化易捷超市的合作,产自西藏的卓玛泉天然饮用水已覆盖到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所有省市区。
天然饮用水产业是近年来西藏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50年来,西藏始终注重培育发展内生动力,着力于特色产业发展。
“十五”时期西藏就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藏医药业、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绿色食品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民族手工业、矿业、建筑建材业6大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部署,西藏自治区又明确提出抓住优势矿产业、藏药业、民族手工业、特色旅游业、特色农牧业和绿色食(饮)品业等6个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原特色品牌。
如今,西藏的特色产业发展日趋成熟,形成了一批与生态保护、文化保护相关的优势特色产业,为长期建藏、富民兴藏提供了强大支撑。
“特”在生态保护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进程中,西藏始终牢记生态底线、红线和高压线,无论发展什么样的特色产业,生态保护总是前提并贯穿始终。
林芝市是西藏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排头兵,在广东、福建的对口支援和林芝自身努力下,林芝的生态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
“生态是林芝最有优势的资源,我们提出建设‘生态旅游大地区’的目标定位和‘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这是林芝必然要选择的发展路径。”林芝市市长旺堆说,“我们发展旅游的终极目标是富民。发展旅游业,能使当地老百姓从中受益,同时与自然环境不产生冲突,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截至2014年底,林芝共有家庭旅馆316家。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36.9亿元。当地群众通过家庭旅馆、餐饮业、旅游交通等产业,实现了可持续的增收致富。在巴宜区扎西岗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吃上了旅游饭,依靠旅游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
自2013年开始,拉萨市的特色产业发展有了新的目标——“净土健康产业”,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拉萨大力升级发展高原的生态农业、养殖业。截至2014年底,拉萨净土健康产业已实现产值近28.7亿元。
“特”在文化传承
西藏帮锦镁朵工贸有限公司的展厅里,挂满了一幅幅做工精美的藏毯。从最初的注册资金2000万元到现在总资产1.5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00余人,产品涵盖藏毯、地毯、挂毯、哈达、坐垫、卡垫及旅游纪念品等各种纺织品,西藏帮锦镁朵工贸有限公司逐步成长为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
“现在公司虽然已具有国内先进的哈达制造设备,但是仍然注重保护、传承传统工艺和民族文化,我们培养了专业的民族手工藏毯编织团队,每年还定期培训当地藏毯编织技能人员300人次。”西藏帮锦镁朵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韦亚平介绍说。
藏药不仅受到藏区群众喜爱,更逐渐被内地患者所认识和青睐。西藏将藏医药产业作为特色产业来发展和保护,已形成一批知名的藏医药企业和品牌。
“我们在20年的创业历程中深深感悟到,扶持、传承、抢救传统藏文化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已经明确将扶持民族文化发展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纳入公司发展规划中。”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雷菊芳说。2014年,奇正藏药还为“西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专项基金投入490.1万元,用于实施传统藏文化传承与保护等15个公益项目。
近年来西藏涌现出了一大批像帮锦镁朵和奇正藏药这样的传承民族文化的先进典型,特色产业发展和文化保护传承一脉相承。
“特”在富民兴藏
进入风景如画的巴松错景区,路旁的草地和树林里时不时就会蹦出成群结队的小黑猪。这些小黑猪是西藏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藏香猪”。随着西藏特色农牧产业的发展,林芝工布江达县重点发展藏香猪产业。
“近几年随着藏香猪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藏香猪的价格也在大幅提升,藏香猪产业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可观收入。”工布江达县错高乡结巴村藏香猪合作社负责人多吉说。结巴村全村参与养殖藏香猪的群众170户,仅2014年就创收约150万元。
西藏不断加大对农牧业特色产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初步形成了“五带十四区”的特色农产品区域格局,力争2015年农牧业特色产业化经营率达40%。
发展特色农牧业是为了惠及占西藏人口总数80%以上的农牧民。数据显示,2014年西藏全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实现群众增收13.15亿元,受益群众达175.6万人,占总人口60%以上;实现户均增收3305元,人均增收748元。
在富民的同时,特色产业发展培育了西藏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西藏自治区提出了“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经济发展思路。其中,西藏以天然饮用水产业为重点,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目前全区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天然饮用水生产企业有28家,建成生产线30余条。去年全区规模以上天然饮用水产量15.3万吨,增长60%,产值5.3亿元。西藏成立了天然饮用水行业协会,力争用3至5年时间打造出一个年产500万吨、总产值达400亿元以上的大产业,建设成全国天然饮用水重要供应地。(经济日报记者代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