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雅韵在 美食更添香
- 发布时间:2015-10-03 05:10:01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刘家桥古村让人流连的不单是美景和美食,更是当地人的热忱和厚道的待客之道
早秋,当摄友晒出刘家桥古村的小桥、流水、炊烟与黄灿灿的稻谷时,色彩的强烈冲击,引起诸友激情高涨。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就在下午四点多出发。
从武汉南行80公里,便到了中华桂花之乡——咸宁。从咸宁再往九宫山方向行驶30分钟后,映入眼帘的是古桥流水、烟柳石堤、水车、瓦房、红灯笼。在傍晚的古意阑珊里,人们好像穿越时空,到了明清时期的江南小镇。同行说,这里就是久负盛名的咸安区桂花镇刘家桥古村。据说,这座古村为汉朝彭城王刘交第59代后裔伯常始建,从明成化九年(1472年)至今,已有543年历史。
在幕阜山余脉的峰峦之间,清幽幽的白泉河里,水鸟水鸭凫水出浴,漾起圈圈涟漪;河边的捣衣妇挥起棒槌,隔着衣物与青石奋力对接,“噗噗噗”“噗噗噗”,捣出一团团辛劳的浊水,惊醒了寂静的山庄。成片成片的瓦屋飘出袅袅炊烟。这情景,是游子心中无法割舍的乡愁。
黄昏中,我们在临水而建的“刘家桥饭庄”木屋就座。靠着木格窗,刘家古桥的美景一览无余。店主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憨厚的他忙上跑下,为我们端茶送水,热情有加。他说我们来得早,占了好地段,是水上餐厅。再晚些,连吃饭都要排队。我细看,沿河两岸,少说也有10多家饭庄。一个小小山村,饭庄能集聚于此,靠的是慕名而来的食客。他擦擦额头的汗,递过菜谱。“您做主,上你们的特色菜吧”。为首的摄友摆摆手道。
不一会儿,店主便端出一份碎细的面条,大家惊诧这也能算菜?店主看出我们的狐疑,淡淡一笑:我们的特色菜多是本地自产自销的绿色有机蔬菜。这合菜面,是传统的家常菜,说起来还有一个颇为心酸的故事呢:
那年冬天,咸宁有位刘姓农民因娶儿媳宴请乡邻。那时,人们都不富裕。天冷,菜少,酒酣时盘碗已是残羹剩汤,眼看已无菜下饭,有人提议将桌上的剩菜合在一起热一热。主人将剩下的炒面、豆腐丝、榨菜丝和汤汁等合在一起加热后,惊喜发现杂合菜异常味美,人们将汤汤水水都吃个精光。此后,智慧的咸宁人不断创新,先将面条在柴火灶上用文火炒黄,飘香后起锅,再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烧开,将瘦肉丝、黑木耳、香菇丁、黄花、榨菜丝、豆腐干丝,连同炒好的面条一起煮。煮熟调味起锅后放葱花。这道风味独特的合菜,成为传统的家常名菜。用于酒席和招待来客,沿袭至今。
经他这么一说,我们迫不及待地舀上,不稠不稀,极好入口,色、香、味俱全。如此简单的食材,能做成美味的菜肴,真是神了!
说话间,服务员端着瓦罐上来了,热气腾腾的罐内飘出阵阵鸡汤的香味。摄影爱好者牛哥是个乐天派,他站起来,说要看看咸宁有名的贺胜鸡汤是不是全鸡。他用力一抄,汤瓢里一只嫩黄的全鸡让人馋涎欲滴。
牛哥吸着鼻子夸张地说:“真香!”他麻利地扯下鸡腿,又将汤上一层金黄的油花和红枣舀到我碗里,说我是摄协中用脑最多的文人,需大补。众目睽睽中,我端起碗,“哧溜”一声,喝下了这盛满关爱溢满乡土情的“心灵鸡汤”。
随后,店主笑吟吟递来一壶酒,诚恳地说:“这是我自酿的桂花酒,我们生长在桂花之乡,家家户户都酿桂花酒。今天,你们不辞辛劳来这里拍摄,为我们扬名,这酒,我代表桂乡人感谢你们!”
觥筹交错间,苕粉肉、苦菜汤、锅巴粥、刁子鱼、闷蕨菜、南山猪脚、干煸水竹笋等特色菜陆续上齐。
来不及逐一介绍,蜂拥而至的食客让店主忙得团团转。临了,结账,12个人,10多个菜,才400多元。刘家桥古村让人流连的不单是美景和美食,还有当地人的热忱和厚道,才引来了天南地北的游人和过客。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