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苦寒之地的20载坚守

  • 发布时间:2015-09-14 09:30:47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许晓泓 通讯员 李海滨

  1992年,昌都小伙儿贡嘎泽登应聘到昌都导航台工作,成为了一名民航人。由于当时昌都邦达机场还没有通航,他们去四川双流机场实习时,走的是陆路,顺利的话单程也要五六天。位于藏东的昌都,与首府拉萨以及周边的成都、西宁、昆明的距离都在1000公里以上,且路途险峻,对外交往十分不便。直到1995年,邦达机场正式通航后,昌都这一茶马古道上的要津才重新焕发出神采。

  如今,昌都人民越来越离不开邦达机场了。在这座海拔超过4300米的机场工作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恶劣自然条件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高高原机场保障之歌。

  无法避免的自然环境之苦

  7月,是西藏短暂夏季的开始,而从成都、重庆或者拉萨飞到昌都邦达机场的人,会觉得气温骤降。明明昌都的气温和拉萨差不多,但邦达机场要冷得多,穿件外套外加一件大衣依然不觉得热。

  昌都的海拔比拉萨低300多米,只有3300多米,而周围适合修机场的只有距离其120多公里、海拔4300多米的这块邦达草原,市区和机场有接近1000米的海拔差,是两地温度迥异的原因。

  1000米的海拔高度差带给人的最大挑战不是冷,而是强烈的身体不适:头痛,嘴唇变紫,食欲下降……对于初到昌都的旅客来说,他们可以迅速搭乘汽车,下到海拔3300米的昌都市,高原反应会大大减弱。但对邦达机场人来说,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工作阵地,也是他们一半以上时间生活的地方。

  1995年4月28日,邦达机场正式通航。从那时起,邦达机场人就在年最高气温17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至今。截至6月30日,这座运行了20年的机场共保障航班13524架次,运输旅客128.43万人次,运输货物和邮件8043.7吨。

  昌都机场刚刚通航时,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艰苦。机场靠柴油机发电,每天零时都要停电;食堂做饭烧的是柴火,劈柴也成了各科室在保障航班后的工作之一。当时每周只有一架航班,老员工们每送走一架航班,都盼着下一架赶紧到来。最让贡嘎泽登难忘的是1997年的大雪。那一年的雪下得特别大,经常是一下几天。而机场并没有除雪设备,雪一停全体员工就被拉出去扫雪,扫到凌晨再被拉回来。而第二天又开始下雪,他们又继续出去扫雪……反复下来,有的员工出现了雪盲,被送回昌都休息。

  无可替代的地方腾飞之路

  谈起邦达机场的辛苦,昌都市副市长刘文德感受颇深。“我从拉萨调到昌都来,在昌都待久了,去拉萨都有高原反应,别说在邦达机场了。如果去内地休假,回来到邦达机场,简直是要命,恨不得赶快下来。”对于邦达机场在昌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这位分管交通的副市长用了特别重要、首屈一指、无可替代来形容。

  2013年,邦达机场进行跑道修复,机场关闭了45天。这让整个昌都地区都受到了影响,外出只能坐汽车,时间长、路况又不好,直到邦达机场重新开放,人员的进出压力才大大减小。昌都在整个西藏自治区的客流量和贸易量都排在前列,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就在交通。尽管近年来他们在公路建设上下了大力气,但距离远、地形险这些特点不可能改变。因为邦达机场的跑道使用年头长、加之高原气候的侵蚀,已经到了使用寿命的尽头。这使得其处于限制使用阶段,每天航班量不能超过3班,即只能从成都、重庆和拉萨各飞一班,这使得进出昌都的机票一票难求。

  特别是与昌都在历史上就有密切往来的成都,两地人员往来频繁不说,在价格和时间方面也比地面交通有优势,坐飞机的单程费用不过1000多元,而坐大巴车也要600元,且路上要花费两三天时间。这让成都方向的航班更是班班爆满。

  在扮演进出昌都主要通道角色的同时,邦达机场对机场周边区域的带动效应也在显现。邦达机场周边的9个自然村全部属于八宿县的益青乡。机场通航几年后,益青乡就将乡政府搬到了机场旁边。随着邦达机场航班和客流越来越多,原本只是孤零零的乡政府周围已经被一家家餐馆、酒店、学校包围。

  “我们这个乡在八宿县14个乡镇中是发展最快的一个,我们自己也有想法把益青乡打造成昌都市的一流乡镇,这得全靠机场。”益青乡乡长次仁加措说。益青乡本是个纯牧业乡,因靠近机场,接触到更多外来观念,老百姓做起了生意:开了藏餐馆和旅店。乡里面的运输车辆达到151辆,大部分靠的是机场通航后带来的工程项目的辐射作用。

  邦达机场还在就业方面向昌都地区倾斜,专业技术岗位优先从昌都地区选拔合适的人才前往内地接受专业培训,益青乡也有一些年轻人应聘到邦达机场干起了护卫等工作。

  作为昌都地区的门户,邦达机场在做好自身各项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到昌都地区的驻村工作。目前他们对口联系的有3个村子,每个村有两名员工驻村,一住就是一年。他们的首要工作是帮助村民提高收入。邦达航站党委书记王洪泉就曾是第一任驻村工作组组长,他们在条件艰苦的村委会住了一年,帮村民们修路、通自来水、建蔬菜大棚,并从观念上让他们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上面的政策和下发的文件,是能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的。

  无怨无悔谱就奉献之歌

  贡嘎泽登在邦达机场已经工作了21年,他的业务能力也越来越强,拿到的设备维修证已有11本了。他很多个“人生第一次”也都是在邦达机场发生的。第一次坐飞机、在这里认识爱人建立家庭……但他还是不得不选择离开。

  自40岁起,他觉得身体不如以前了。年轻时,他能扛着设备走山路上到近5000米高的导航台站,在邦达机场和昌都之间切换生活场景也不需要什么适应期。但现在他从内地休假回来,要先在昌都休息三四天,才能到邦达机场工作。在邦达机场的值勤房里,他准备了一个制氧机,每天晚上都会打开使用。去年12月,他因为心肌缺血住了院。医生诊断患病与邦达机场艰苦的工作环境有关。

  王洪泉说,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很是让他们担忧。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尿酸偏高等是员工的高发病,其中76%的员工患有心血管疾病。而作为一个老航站,人员结构老化也是个问题。当地政府扩编和大量招工,将很多地方上的优秀人才吸纳了进去,而内地和西藏其他地市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又不愿意到邦达机场工作。邦达机场第二条跑道马上就要开工建设了,机场运行保障的安全压力也陡然增大。

  现在的邦达机场跑道很像一块百衲衣,每一架航班飞走后,机场运行保障人员都要到跑道上进行检查,他们重点关注的是跑道上有没有新的破损。一旦有了小的破损,他们要进行评估,并利用没有航班的时候进行修补。邦达航站副站长尼玛旺堆说,根据局方的评估,现有的跑道在明年7月就不能用了。机场停航对昌都市的影响太大,各方正在抓紧进行新跑道建设的各项工作。

  民航西藏区局考虑到邦达机场运营的实际,出台了一项关爱员工的政策,在高海拔地区工作满12年的员工,可以申请调配到低海拔地区工作。他们还准备在整个邦达机场候机楼和机场职工值勤用房里安装弥漫式供氧装置,尽可能减小恶劣自然环境对员工身体的影响。刘文德介绍,他们将在新跑道征地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同时争取尽快向自治区发改委争取资金,为机场建一个垃圾填埋场。而在昌都“十三五”规划中,还将修通邦达机场到昌都的快速路,进一步改善邦达机场进出的交通问题。

  在一些同事由于身体、家庭等原因选择离开的时候,更多的邦达机场人选择了留守。1996年就到邦达机场当管制员的中边巴是西藏山南人。小学毕业就到内地读书的他,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邦达机场,一直工作到现在。夏莲2009年应聘到了邦达机场,如今已在这里安了家。今年刚休完产假回来的她,在利用业余时间向老员工请教配载的知识,她已经由刚来时的6岗升到了7岗。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