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涨,浙江养殖户不跟风
- 发布时间:2015-09-11 03:29:35 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记者 杨军雄
通讯员 李萍 胡小飞
自今年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噌噌噌一路上涨,饱受亏损之苦的养殖户终于盼来了眉头舒展的时候。接受采访的养殖户算了算,目前出栏一头生猪最多能赚800余元,是过去正常利润的两倍多。不过,让人意外的是,面对诱人的利润,养殖户们大多没有扩产的念头。
是什么原因让养殖户如此淡定?笔者近日做了调查采访。
利润虽可观,理性不扩产
这轮猪肉价格上涨,让从事养殖业20来年的龙游新港养殖场负责人赵春根松了口气。“之前,猪价下跌,亏损了两年多,撑到今天,总算迎来好赚头了。”他算了算,按照最近每斤9元多的生猪收购价,目前出栏一头猪一般能够赚个700元至800元,利润接近历史上行情最好的2011年。
不过,看着猪价上涨,赵春根却很冷静。经历了太多“猪周期”,已经看惯了涨涨跌跌,他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控制养殖规模。“尽管行情很好,但今年以来我们养殖场母猪存栏从700头减少到了600头。” 凭借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老赵说,“养猪业和炒股一样,不该盲目追涨杀跌,而应该理性科学地看待上涨和下跌,控制好养殖规模。”
这轮行情主要是由供求关系引起的,不是因为成本推动的。仔细了解一下,你会发现,造成供求关系紧张的是供给方,不是需求方。由于前期全国生猪调减数量过大,供给减少。受多种因素影响,市场的消费需求并没有恢复到前些年水平。老赵说,如果这个时候盲目扩大养殖,等到生猪出栏时价格下跌,损失就大了。
有同样看法的,不只老赵。笔者从龙游、衢江、金华等地养殖户了解到,很多养殖户不想“轻举妄动”。衢州市联合巨北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红良说,这轮好行情能给养殖户带来利润,也仅从6月份开始,真正赚钱时间才3个月。
高处不胜寒,怕大起大落
最近,张红良每天都要去批发市场了解一下行情,并且上网了解全国各地情况。张红良说,养猪20多年了,最怕生猪价格坐过山车,忽高忽低没法预测,尤其当前价格已经处于明显高位,越涨越担心。
采访中,许多业内专家对今后行情的看法都很谨慎。“虽然生猪价格呈现上涨趋势,但也有不少利空因素。”嘉兴秀洲区畜牧部门一位负责人说,下半年有不少不利于生猪价格上涨的因素:一是猪肉消费趋于理性化,猪肉价格太高时,消费者会选择其他肉制品替代;二是一旦天气转凉,生猪长途调运条件变好,供需趋于平衡,价格上涨空间也将受限。
面对当前生猪价格上涨,母猪饲养繁殖周期长,养殖户们很少愿意增加母猪存栏量。大多数生猪养殖户采用更理性的对待方式。赵春根告诉笔者,目前,玉米、豆粕等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养殖饲料成本很低,因此在龙游,许多规模养殖场、养殖户通过养大育肥猪来增加单位产值。“过去生猪养到100公斤左右就出栏了,现在一般养到125公斤左右。”他说,“同样100头猪,这样一来等于多养了25头。”
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养殖户来说,则通过购买仔猪补栏等途径来增加产出。“由于生猪生长周期较长,少的要七八个月,长则一年多,要补栏也是个位数,不敢大量增加。”金华金东区一位养殖户告诉笔者。
有涨就有跌,供需会平衡
目前,猪价进入高位震荡时期,全国范围保持窄幅波动,多数省份的猪价仍运行在每公斤18元至19元之间,包括我省在内的华北及华东的猪价则均有上涨。
一路上涨的生猪价格能坚挺到几时?业内人士分析说,国家有可能和2008年一样出台一些调节政策。如果肉价继续上涨,国家会向市场投放储备肉,同时通过加大猪肉进口,平抑猪价的大幅上涨。有数据显示,受今年猪肉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我国猪肉进口量已激增五成,而且这个趋势仍在持续。
专家认为,近期猪价的恢复性上涨,是市场机制调节的结果,有利于养殖户减亏增收,对玉米消费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而且养殖信心的逐步恢复也有利于后期增加供给、稳定市场。因此,对生猪市场运行,要密切关注但不宜轻易干预。
眼下,不少养殖户希望有关部门利用市场规律和市场手段,确保总体供需平衡,防止生猪市场价格大起大落,走出“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