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规模缩水 卸下人气王光环宝宝类产品路在何方?
- 发布时间:2015-08-04 19:50:0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作为金融创新标杆的宝宝类产品,大红大紫了一阵儿后,如今卸下了理财市场“人气王”的光环。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宝宝类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89%,首次跌破4%,有的宝宝收益甚至跌破3%;宝宝产品占三分之一的货币基金,规模也较一季度末下降0.25%。收益规模双双缩水,步履维艰的宝宝们路将在何方?
“宝宝军团”收益规模双双遭遇“滑铁卢”
2013年6月,第一个“宝宝”余额宝上线,据天弘基金数据显示,2013年11月,余额宝在问世5个多月后规模迅速突破1000亿元,开户数超过2900万户,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首只突破千亿元的基金。
随后理财市场上掀起了一阵“宝宝”热,先后“诞生”了60余个“宝宝”。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宝宝总规模达到1.61万亿元,相比去年初,规模增长约171%。
然而,仅仅风光了一年多,进入2015年,“宝宝”们的收益率与市场规模逐月缩水,双双遭遇“滑铁卢”。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至6月底,全市场包括宝宝产品在内的191只货币基金总规模比5月底下降超过千亿元。
从记者采访了解的情况看,目前市场各宝宝产品的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华夏财富宝二季度末规模为487亿元,比一季度末下降58亿元,相比去年一季度末的821亿元规模更是下降了40%;汇添富全额宝净资产规模也从今年一季度的110亿元下降到二季度末的106亿元,当前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跌破4%,徘徊在3.5%左右水平。
作为宝宝类产品标杆的余额宝近三个月来规模也缩水近一千亿元。截至目前,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为3.26%。天弘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收益率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2%差距已接近,倒挂现象在逐渐缩小。在前一阵股市火热的情况下,余额宝作为用户消费和理财的底层账户,随着市场变化出现小幅波动,也属于正常现象。
“宝宝”倒挂的超高收益不会再有
宝宝初始时,收益率倒挂现象普遍存在。2013年6月底,余额宝刚问世一个月就以连续一周超过6%的年化收益率吸引了大量用户,最高时甚至达到7%以上。到今年1月,只有微信理财通挂钩的华夏财富宝货币实现了超过6%的收益,其余宝宝类产品的收益均在5%左右。此时的银行一年期定存基准利率还在3.75%水平。随时申赎的宝宝类产品收益远超一年期银行定存。
“那时的宝宝类货币基金一直是基金公司冲管理规模的‘神器’。”上海证券基金分析师王学磊表示,但是今年随着分级基金横空出世,市场热点转移,各大基金公司开始纷纷追逐这类管理费收入更高,渠道营销成本更低的热点产品。宝宝产品的生存环境大不如前了。
“其实,从去年底开始,股市行情向好,对固定收益类产品的资金分流相当大。”上海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产品经理说,不光宝宝类产品,包括P2P网贷、银行理财产品都不那么受到投资人关注了。
“经历过4%、5%高收益率的投资者虽然现在对2%、3%的收益不感兴趣,但对于现金资产不够银行理财门槛的个人投资者,以及股市波动需要找临时避风港的投资者,宝宝类产品还是有一定市场需求的。”深圳某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此外,利率环境对货币基金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例如,“美国的Paypal货币基金随着超低利率等宏观金融环境原因,收益率也从2000年5%以上的峰值降至2011年的0.1%,最终也没避免关闭命运。”王学磊表示,宝宝类产品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过渡产品,中国的宝宝产品会否重复美国Paypal货币基金消失的命运?即使不重复,也不会再有远高于一年定存利息那样“倒挂”的超高收益了。
“宝宝”要活好就得拼功能性拼便利性
宝宝类产品会销声匿迹吗?专家认为要生存要发展,转型是宝宝们的必由之路。
“未来的宝宝类产品一定要比拼功能性和便利性,完善现金管理工具的属性,而不是再拼收益率了。”上海某基金公司产品经理表示,货币基金由于投资于短期债券、央行票据、银行存单、同业存款等短期货币工具,因而各家的收益率水平大同小异,所以只能通过增加便捷性、安全性、应用场景等来培养用户黏性延续生命力。
天弘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余额宝上线以来就在不断拓展各种生活场景和消费功能,从余额宝还信用卡到定期转入转出,从零元购机到余额宝买车,又到余额宝买房等,只有通过持续创新才能成为2亿用户消费、理财离不开的便利工具。
虽然近期一些宝宝们收益率纷纷破3%,但是市场上依旧有表现优异的宝宝,截至6月30日,兴全添利宝近一年来业绩在100多只同类货币基金中排名第七。添利宝基金经理张睿表示,“总体来说,一是得益于资产配置节奏的把握,二是在流动性和收益之间的平衡。”此外对个人客户实现了T+0赎回,单日赎回上限提高到3000万元,陆续开发的信用卡还款、同名转账、份额直购理财产品等诸多功能也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丰富了应用场景。
展望后市,张睿认为,短期来看,由于货币政策的原因,宝宝类产品的收益走低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建议投资者配置收益率和流动性平衡的宝类产品作为现金管理工具来获得稳定收益。(记者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