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北京产业疏解立足“三大转变”

  • 发布时间:2015-07-22 00:31:4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为破除“城市病”和“大而全”产业发展模式的弊端,北京将坚定地走产业疏解和协同发展之路。

  转型升级是产业发展的老问题。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指出,控制增量的同时要加强对现有产能的技术改造,并淘汰落后产能。

  据统计,自2013年启动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来,截至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已累计退出污染企业800余家,预计到今年年底退出企业将累计突破1000家。

  去年,《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北京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等产业指导目录从企业登记、项目审批两大入口确保禁限项目“零准入”。

  为实现产业疏解,北京企业积极外迁,并在此过程中推动自身转型升级。北京华盾雪花塑料集团公司正计划迁至距北京50公里的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工业园区,预计年底顺利实现投产。

  北京华盾雪花塑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倪众勤说,外迁既符合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趋势,也有利于解决企业发展空间受制约的问题,“这次转移绝不是简单的搬迁,而是一次转型升级,以期成为科技型绿色盈利企业。”

  张伯旭表示,加大产业疏解推力,加速产业升级步伐,才能为北京的产业“减重量”。

  产业协同发展不能仅凭北京的一己之力,必须实现京津冀三地联动。

  2014年以来,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新乐三元工业园、张北县庙滩产业园IDC项目、北京现代四工厂等多个项目落地河北。

  去年7月,北京与河北签署《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协议》,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先行先试,探索跨区域共建园区的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模式。目前,中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首钢京唐二期拟于近期开工建设。

  曹妃甸推进协同发展办公室主任李如忠表示,政策支撑是关键点,要通过政策加强京津冀区域合作的协调力度,并科学论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

  倪众勤认为,产业疏解是个系统工程,需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发展、员工利益、承接地利益等因素,“外部的支持促进公司向多元化经营发展,但承接地政策的不明朗也给我们带来一些疑惑和顾虑。”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表示,疏解的同时要形成平台对接机制,加强北京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合作,形成以功能链引导产业链、以产业链引导资源链的发展逻辑。

  北京在抓调整疏解的同时,也要抓创新发展。张伯旭表示,要留下“白菜心”,以创新驱动为本,充分发挥首都创新资源集中的辐射带动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带动京津冀产业整体“增能量”。

  业内专家分析,当前北京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处于工业化的高级阶段,河北处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京津冀已形成大体系,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赵弘指出,产业功能是城市功能的需求。北京需要“高精尖”产业来服务其核心功能定位。

  张伯旭表示,为解决“城市病”、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支持企业加强创新,并着力于集成电路、信息安全4G移动通信、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生态建设。

  “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应抓住《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契机,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培养新一代产业竞争优势,实现从‘在北京制造’到‘由北京创造’的战略转型,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张伯旭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