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辽宁沙化治理迎来历史拐点?

  • 发布时间:2015-07-14 00:36:08  来源:国家林业局网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辽宁省康平县二牛镇位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的东南缘,是辽宁省遭受风沙侵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这里生活了60多年的赵景富对过去和现在的生态环境感触很深。“过去经常会刮六七级的大风,只要大风一来,立马是沙土满天扬,隔一条小路都看不见人。经过这几年的治理,环境好了很多,大量的树木基本把沙土固定住,即使是起风,也不会出现扬沙的天气。”

  土地沙化和荒漠化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也是我国最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辽宁省荒漠化土地占到全省总土地面积的七分之一,其治理难度可想而知。记者经过多方走访后发现,经过连续几年的奋战,辽宁省沙化和荒漠化问题不仅正在逐渐改善,而且从单纯的防沙治沙向科学利用沙地获得经济效益转变。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辽宁已经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治沙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就目前而言,辽宁沙化治理已经迎来历史拐点。

  如今,赵景富在当地乡镇政府帮助下承包了600亩沙地,在栽植寒富苹果的同时还搞起了林下养殖。“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这是靠沙吃沙。尤其是今年,苹果产了5万斤,以每斤2块钱计算,至少也能卖出10万块钱,去掉3万块费用,净利润是7万块。鸭鹅一共养了5000只,每只就算卖20块钱,至少还有10万块左右的收益。”赵景富笑着对记者说。

  康平县林业局副局长曹广才告诉记者,通过几年的试验,他们已经成功在沙区种植了大扁杏、山杏、榛子、寒富苹果等农作物,同时还鼓励农户搞禽类养殖。这些手段不但对生态环境没有破坏,而且有利于树木生长。

  “一年两季风、一季六个月。风沙一撒欢,庄稼刮上天。”这是未治理前辽宁省台安县西北地区的真实写照。以西平林场为例,面积约合6.5万亩左右,由于地处蒙古国季风气候带,成为台安西北部的“风口”,大风带来了干沙,带走了水分。2008年以前,沙化土地面积达到2.8万亩,占整个地区面积的三分之一还多。常年的风沙侵袭使土地变得越来越贫瘠,沙化土地越来越多,不仅影响农民耕作,更阻碍了当地人的致富步伐。越是贫困,人们越是注重眼前利益,为了种粮挣钱,很多农民宁可少收成也不愿种树,农林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

  既要有经济效益,还要有生态效益,既要防风固沙,又要让百姓致富,如何将看似矛盾的两者兼顾,一个难题摆在台安人面前。经过多年的深入调研和尝试,台安摸索出栽植以矮化密植寒富苹果为主的生态治沙模式。寒富苹果和速生杨互为补充,生态与经济双管齐下:速生杨生长周期较长、见效慢,但却能固住沙土,形成防沙的天然屏障;寒富苹果栽植在由速生杨组成的隔离带,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固化土壤、涵养水分,林下间还可以种花生等矮棵经济作物,速生杨和寒富苹果树共同形成了立体的防风治沙网络,不仅防住了风沙,还富裕了当地百姓。

  通过多年开展防沙治沙综合治理,如今台安县西北部的镇场环抱在绿色之中。“在西平林场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台安西北部7个镇场进行了推广,治沙与致富相结合,成为台安防沙治沙工作的特点。”据台安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台安寒富苹果的栽植面积已达到10.5万亩,产量达到3.6亿斤,产值达7.2亿元,亩效益达到6000元以上,是种植大田作物收入的10倍,为果农人均增收近万元。

  除此之外,台安近几年还引进了红树莓、大榛子等经济林,并已初见成效。红树莓去年迎来盛果期的大丰收,每亩地产量达到1000至1500公斤,一亩地能收入至少8000块钱。

  从2010年到2014年,辽宁省沙区依托国家和省级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7.4万公顷,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9.39万公顷,沙化土地改善成效明显。根据全国第四次沙化和荒漠化监测显示,辽宁省沙化面积比第一次监测减少32.57万公顷,沙化程度也呈现由极重度向重度转移,中度和轻度向飞沙化方向转移的趋势。基本实现了由破坏大于治理到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历史性转变。去年,辽宁省林业沙区产值已超过300亿元。今年,辽宁省还将继续依托千万亩经济林工程,在沙区构建两杏一枣、寒富苹果等具有地域特色、布局合理的经济林产业带,带动更多沙区群众增收致富。(记者贾晓东)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