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产业链完整话语权升级

  • 发布时间:2015-07-11 04:35:0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臧德三本报记者吕兵兵

  今年51岁的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菜农韩其印,1996年开始种瓜菜,至今已将近20年。“一开始咱是单打独斗凭经验,经常遇到卖不出去,丰产不丰收的情况。到2010年加入合作社,咱就升级到抱团作战了,合作社打响了牌子,销售不再是难题。去年,咱又成为了鲁蒙公司的订单基地,按照人家的标准种,人家一斤多两毛钱回收,咱这样就连成串了,从种到收都有人管,丰产丰收有保障。”回想自己与瓜菜打交道的这些年,韩其印说得很实在。韩其印回忆,加入合作社之前,一旦赶上瓜菜年景不好,他和家人开着自家的手扶拖拉机,一个市场一个市场的转,就为了每斤多卖一分钱,就为了这一年没白忙活。

  兰山绿农瓜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韩学芳感概:“咱这里是砂质土地,方城西瓜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也好。但在以前,赶上年景不好,瓜菜贩子收与不收、给出的价格高低,都是他们说了算。咱农民一家一户的去卖,没有话语权,只能被动‘挨刀’。”

  好东西卖不上好价钱,怎么办?2007年,合作社法的颁布,为老韩他们指出了一条出路。2008年,绿农合作社便应运而生,瓜农、菜农们抱起团来闯市场,与瓜菜贩子斗智斗勇,直接对接酒店超市,市场话语权逐渐升级。在市场搏击的过程中,合作社主打的“方城西瓜”、“沙窝地”甜瓜等品牌,名气渐起。渐渐地,合作社的瓜菜,能比周边的普通瓜菜多卖一两毛钱了,合作社的作用体现出来了,入社农户也由一开始的不足100户,发展到现在的380多户。

  今年,受产量增加、“毒西瓜”传言等因素影响,西瓜市场一片低迷。绿农合作社的大棚西瓜五一前后上市,依然普遍卖到了1.5元/斤以上。韩其印介绍:“很多地方的西瓜1块钱一斤都难卖,咱这里因为品质好、牌子响、客户多,就没遇到这些问题。我这4亩西瓜分3批卖的,最低一块五,最高一块八,亩产五六千斤,一季毛收入在8000元以上,纯收入5000元上下。”

  合作社发挥了哪些作用?韩其印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以前,他种瓜用化肥是凭经验,往往过量,几年下来,土壤板结、酸化,不仅经常出现死苗,瓜菜品质也下降了。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进行了测土配方,按需施用农家肥和生物肥,土壤改良了,品质又回来了。

  当然,合作社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方城镇农业品牌办主任相廷峰说:“农资越来越贵,瓜菜农工越来越贵,机械化推进慢,社会化服务不配套,合作社想延伸产业链、拓展深加工,又苦于缺乏资金和技术,发展遇到了‘瓶颈’。”

  而在同一时间,山东鲁蒙食品公司也遇到了发展瓶颈。公司总经理张金生介绍:“公司主营生鲜瓜菜和脱水蔬菜,年销售收入约5亿元。近几年,公司产品市场越来越大,同时客户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司急于建立自属的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几年的试验,认准了‘公司+合作社+农户’这一发展形式。”

  2011年,鲁蒙公司成立了山东沃华科技公司,专营农产品全产业链开发,在全国布局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寻找优秀合作社为合作伙伴。2013年,绿农合作社成为了沃华的选择之一。沃华公司来了之后,让韩其印等种菜“老把式”开眼了:“同样是种大葱,咱们是大田育苗,人工移栽,20个人一天栽个三五亩;人家是苗盘播种,工厂育苗,机械移栽,一台机器一天就能栽十来亩。”

  而且,沃华公司还为绿农合作社的社员争取来了农业开发项目——兰山区2000吨脱水果蔬电热蒸汽杀菌生产线及5000亩优质蔬菜基地改建项目。韩学芳介绍,合作社负责组织社员围绕企业加工原料需要,发展集中连片的规模化、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生产符合公司要求的优质蔬菜。公司为合作社提供以机械化、科技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合作社安排种植计划、统一品种、统一供肥(药),统一浇水、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收购产品,生产管理由农户负责。

  相廷峰说:“这样,就建立了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及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的长效联结机制。”今年,绿农合作社“牛刀小试”,为沃华公司种了500亩“订单葱”。韩其印感叹:“以后,咱就是统一的‘沃华’大品牌,只要服从合作社的管理,咱种的大葱就不愁卖,就比市场价高出两毛钱。而且,人家提供的育苗和机械化移栽、采收等服务,为咱改善的田间道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还能让咱一亩省个千把块的成本呢。”

  “农民自身,还是受困于实力小、品牌弱。抱起团来的合作社,靠着品牌建设,发挥了作用。现在,搭上企业的顺风车,进入了人家大品牌的产业链条后,不仅基础设施改善了,机械化、科技化、专业化、标准化、订单化等现代农业元素,也在咱这里落地生根了,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种瓜菜的方式。”相廷峰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