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疏通扶贫开发金融血脉
- 发布时间:2015-07-01 06:38: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推动扶贫开发、带动农村人口脱贫,离不开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唯有进一步疏通金融血脉,发挥其资金融通与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方能使扶贫开发精准有力。这需要找到促进“血液”循环动力所在,找准血管中的“血液”流向,发挥金融合力以实现优势互补
扶贫开发工作,历来受到广泛关注。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我国通过30多年扶贫攻坚,农村贫困面大幅缩小。那些最穷的地方,也正是底子最薄弱、条件最恶劣、工程最艰巨的贫困堡垒。教室兼寝室的农村课堂、一年只吃3顿肉等贫困现象,与城市现代文明生活形成强烈反差,无不昭示扶贫工作任重道远。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尚有7017万贫困人口,约占农村居民的7.2%。要确保贫困人口2020年如期脱贫,形势紧迫,任务艰巨。推动扶贫开发、带动农村人口脱贫,离不开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面对“十三五”扶贫攻坚战“进入倒计时”,唯有进一步疏通金融血脉,发挥其资金融通与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方能使扶贫开发精准有力。
疏通扶贫开发金融血脉,需找到促进“血液”循环动力所在。众所周知,好的扶贫产业项目能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农民脱贫致富。但受历史因素影响、资源禀赋限制,贫困地区往往缺乏可行的扶贫产业项目。但是,暂时落后并不意味着没有发展前景,西部地区拥有许多后发优势,从大数据产业到乡村旅游,从“一带一路”战略到“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等举措落地实施,贫困地区正迎来多重发展机遇。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重要力量的金融机构,应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扶贫规划,充当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排头兵,将自身经营网络打造成扶贫开发的有力“支点”,促进城市金融资源要素加快流向农村,为贫困地区招商引资搭建平台。
疏通扶贫开发金融血脉,要找准血管中的“血液”流向。目前,这个方向毫无疑问应是“三农”和小微企业。去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多项金融政策引导资金流向“三农”及小微企业领域,监管部门也积极为金融“支农”、“支小”提供便利。贫困地区“三农”及小微企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更加企盼金融“甘霖”。对此,涉农金融机构应积极践行普惠理念,将国家制定的各类金融优惠政策转化为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的“金融活水”。尤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更应及时制定助推贫困地区小微企业发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大学生创业、妇女创业等金融服务方案,突出可操作性,不断培育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新动力。
疏通扶贫开发金融血脉,还需发挥金融合力,实现优势互补。在农村开展服务的金融机构,既包括大型商业银行、农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也包括近年来新涌现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快速崛起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更有依托本土“熟人社会”建立起来的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各类金融机构应依托自身优势,在贫困地区形成扶贫凝聚力和合力,共同发掘产业扶贫项目。其中,PPP模式在农村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领域的探索,也为金融介入扶贫开发提供了新舞台。总之,金融扶贫绝非一幕“独角戏”,面对贫困地区各类主体差异化、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唯有发挥合力,优势互补,才能彻底疏通扶贫开发金融血脉。(作者:李彦赤 原文刊载于经济日报7月1日第九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