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陈平:中国经济不能被这四个“理由”吓住

  • 发布时间:2016-02-04 17:44:37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中国经济正在深度调整,去年全年GDP增速创下1990年以来的新低,仅6.9%,虽在全球范围内仍属翘楚,不过,面对十三五期间要完成的两个翻番目标,挑战不小。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平,穿梭于中美两国,密切关注中美两国乃至全球经济走势,他对当前中国经济放缓的形势较为担忧,遂于美国的家中录制视频发声纵论中国经济,并授权观察者网整理发布。

  陈平教授曾任留美经济学会第三任会长、北大国发院教授(已退休),因而对中国主流经济学界食洋不化的病灶认识深切。陈平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下行主要原因为内因,其主要症结在于,中国舆论界存在很多认识误区,比如媒体经济学家以改善环境、解决房地产泡沫等名义,游说中国经济必须减速的声音很大,使得政府决策自捆手脚,经济下行趋势日渐加深。

  这次经济下行的原因何在?代表性的意见有两种,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的王建认为以内因为主,北大林毅夫认为以外因为主。

  我们看看世界各国金融危机后各国经济的表现(见下表):很清楚,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2008-2009是最低谷,2010年开始反弹。中国在危机期间一直高速增长,从2011年开始,增速放缓。

  

2000年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势。数据来自联合国。

  2010年后西方经济缓慢复苏。如果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中国也应该缓慢复苏,没有理由在西方经济复苏之后中国经济继续下行,而且是2012年后经济增幅不断下降,去年降到6.9%。从这一点来看,2012年以来的的中国经济下滑是内部原因主导。

  这几年还有一个令人迷惑的现象,2012年以来,中国政治外交方面的表现非常好。一带一路的战略、亚投行的建立,连西方发达国家都急不可耐地想加入亚投行。可见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驱动力,这是没有疑问的。

  奇怪的是,这段时间中国经济上的表现相对偏弱。特别是,中国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反对凯恩斯主义,反对4万亿刺激。好像是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量化宽松成功了,值得中国崇拜,中国的财政刺激失败了,要改变。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

  初步判断,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准确的说是媒体经济学舆论误判,形势误判,才会造成中国政府在应对危机的时候自捆手脚,采取经济紧缩政策。中国政府原来以为速度放慢,可以解决改革遗留问题,实际上我们看到经济下行越来越严重,改革也越来越难。

  下面我们来看,过去几年中国主流媒体几乎一边倒的要求经济减速都有些什么理由。

  理由之一是,认为中国4万亿财政刺激政策是失败的,美国的量化宽松(QE)是成功的,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要向美国看齐,而非吸取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

  我们来看一下数字。美联储的量宽花了3.5万亿美元,中国的4万亿换成美元,其实不到6000亿美元,仅是美国的六分之一。但是美国的成果怎么样呢?

  我说,美国没有什么成果,美国投资没有增加,银行惜贷,只不过汽车消费因为低利率恢复了,美国房地产价格也没有恢复到危机之前。特别严重的是,美国经济看不到增长的起色,所以美国的前财政部部长、哈佛校长萨默斯给美国新常态的定义是:“经济长期停滞”。

  如果按照金融危机前的状态,美国年平均增长3%-4%的水平,美国未来10年到20年就是增长2%,日本就更差了,1%都难维持。

  中国不到6000亿美元的的投资,最精彩的效果就是最近几年中国的高铁突飞猛进,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而且整个改变了中国经济的面貌。这是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留下来的成果,如果没有4万亿,中国十年能不能建成这些高铁,这些项目能不能上马都成问题。

  中国主流媒体,有一批媒体经济学家,崇美崇洋到了荒唐的地步。金融危机之后,全世界都在反思卢卡斯带领的芝加哥学派的反凯恩斯主义,只有中国的媒体经济学家,在全面恢复鼓吹华盛顿共识,只不过换了个面目叫“反凯恩斯主义,反大政府”,无视中国改革成功的现实。

  舆论怀疑和反对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第二个理由是中国不可能超过东亚四小龙。这个理由非常有影响力,说世界现代史上这么高速的增长,日本只持续过20年(从1950-1960年代),韩国只持续过30年(1960-1980年代),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怎么可能持续增长30年呢?

  这种说法通过和其他东亚国家比较来贬低中国发展的可能性,使得大家觉得中国的所有问题都是发展太快造成的,而且所有这些问题都不可能在高增长的过程中解决,比如环境污染、房地产泡沫等,所以中国经济必须放缓。实际上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这些问题在增长过程中解决比停滞中解决更容易。但中国媒体压倒性的怀疑中国维持高增长的理由,就是日本韩国有先例。

  反驳这个理由是非常容易的事。大家有没有想过,中国和日本比较,中国人口是日本11倍,国土是25倍。和韩国呢,中国人口是韩国的28倍,国土是韩国的97倍。

  此话怎讲,中国发展的空间,比日本和韩国大多了。世界上哪有一个规律是靠人均GDP来决定经济发展阶段的?世行搞的什么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论,是来忽悠人的。

  提醒大家一点:中国地理最主要的特点,是中国有一条从黑龙江到云南的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的96%集中在黑河腾冲线的东南,而这条线东南占中国国土面积的36%。也就是说,中国还有60%左右的国土没有开发,过去30年只有开发了沿海。为什么沿海开发的奇迹不能在内地重现?

  特别是习主席提出来的一带一路设想,我认为历史上前所未有。历来大家认为资本主义国家都是海洋国,为什么先发展起来,因为交通方便,进出口贸易便宜。但是走到后来,包括德国俄国和中国,都是大陆国家凭借规模经济挑战海洋国家,最终战胜海洋国家。

  从这个角度讲,如果中国前30年代发展沿海的布局是跨国公司主导(因为他们要把中国的加工产品运到海外,沿海物流比较便宜)。现在这个局面要改变了。现在,内陆的渝新欧铁路货运已经延伸到了欧洲。如果一带一路成功实施,一定要先开发内地,尤其是大西北,30年也开发不完。

  鼓吹中国经济必须转型的第三个理由就是中国制造业已经饱和。这条对经济企业界金融界有非常大的影响,我要重点谈谈。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