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把握经济大逻辑 培育发展新动力

  • 发布时间:2016-01-02 02:30:57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常态

  强化发展新动力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贾 康

  结合2015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按照新常态的概念分析,不难发现,经济运行中“新”的因素已明朗化,但“常”还没有实现,还需在整个经济企稳后对接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并迈向中高速增长。面临“怎么促使微观经济主体潜力和活力充分释放”“动力机制转换和优化”等新问题,就必须建构经济增长的动力新机制。

  当前,传统的需求管理仍在继续发挥作用,并有不少优化提升的空间。动力机制转换和优化,迫切需要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着力改善供给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要通过改进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构建、塑造和强化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一般而言,支持经济增长特别是长期增长的“动力源”,主要包括5个方面: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创新、制度。不少国际经验表明,各经济体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前,前面三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容易凸显和生成。经济体在发展初期与“起飞”阶段中,多会强调要素投入驱动,并体现为粗放式发展,与上述经验是非常契合的。但是,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后面两项即科技创新和制度,其贡献的力度会更大,作用也更为关键。时下热议的“全要素生产率”,恰好需要在科技创新和制度两项上发力。

  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经济供给侧的五大要素。要构建新时期的增长动力,就必须将这五大要素在合乎规律的前提下,优化形成升级版的动力体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这几大要素都存在明显的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这就需要通过全面的制度改革化解制约,特别是使后两项要素更多贡献出对前三项要素的动力替代效应,进一步释放市场微观主体的潜力,提高经济增长活力,这也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作为一个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我们要追求“追赶—赶超”、后来居上的现代化。过去我们更多依靠“后发优势”,现在必须更多地争取供给侧发力的“先发优势”。在充分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政府要有意识地把总量型需求管理与结构型供给管理结合起来,特别是把理性供给管理作为“十三五”及中长期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牢牢抓住“有效制度供给”这一改革的关键点。

  绿色发展

  借力供给侧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李佐军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攻坚之年,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推进绿色发展,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供给侧改革与绿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供给侧改革是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其实质是通过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要达到最小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来达到同样的产出效果。

  当前,与绿色发展有关的问题包括:一是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如化石能源占比过高,2014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65%以上,我国GDP占世界13.3%,但能耗占21.8%。二是资源消耗过多,2014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60.39%。三是环境污染严重,2015年11月沈阳等14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四是生态环境退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比37%,草原退化面积占比90%。

  解决上述问题将是2016年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应该如何着手推进?关键就是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解决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以优化资源能源利用结构、提高利用效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空间布局,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强化生态保护等措施来解决。

  “十三五”规划建议对推进绿色发展进行了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6年供给侧改革要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入手,推进国企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养老改革和医疗改革等。

  因此,2016年围绕绿色发展的任务,要重点进行如下改革:一是针对去产能,推进财税改革、国企改革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减少资源能源消耗;二是针对去库存,推进土地改革、户籍改革等,减少无谓的土地资源消耗;三是针对去杠杆,加快金融改革、投融资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使更多资金转向绿色发展领域;四是针对降成本,推进税费改革、电力改革等,减少能源的过度消耗等;五是针对补短板,推进科教改革、人才改革等,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

  同时,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加快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节约用地制度,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等。

  小微企业

  新引擎不断加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 马 骏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为了实现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中高”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全面部署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出台了有力措施,全国上下掀起了创新创业热潮,新引擎的轰鸣声已经响起。

  过去的一年,我国开始进入新一轮创新创业高潮。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15年1月至9月,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1065.5万户,比2014年同期增长15.8%;全国新登记企业315.87万户,同比增长19.3%。

  本轮创新创业高潮也是由改革政策激发,其中最关键的是三方面措施:一是商事制度改革。“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工商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全面推开,企业办照时间由过去的平均15至20个工作日,减少到现在的3至5个工作日,审批效能提速75%以上。二是中央出台的普惠性减税政策基本落实到位,大量小微企业受益。三是不少地方采取多种手段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如增加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财政投入,利用PPP方式建立孵化器、创业园等。

  要让新引擎不断加力,还需综合施策,持续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根据调研,2016年我国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措施。

  一要继续推进要素供给改革。我国庞大的要素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为创新创业的力量,比如,我国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700万名毕业生,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科研投入快速增长,但大量科研成果完成评审和评奖后束之高阁;我国社会财富总量庞大,但居民缺乏投资渠道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并存。

  二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经济是以社会信用为基础的,缺乏信用的市场必然是低效率、高成本的市场,企业从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到毁约补偿都要支付巨大成本。我国信用体系建设长期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既有政府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分割的原因,也有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不足的原因。

  三要继续深化政府监管改革。2015年商事制度改革大幅减少了企业登记注册的前置审批,但各种后置审批仍然是小微企业的沉重负担,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下一步监管改革的重点方向。

  四要加大普惠性政策的力度。一方面要提高政策的普惠性,从“扶大助强”向“阳关普照”转变,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力度,包括继续降低企业税负和社保费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同时,小微企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增加税收和社保收入来源。

  新供给

  敢于破旧立新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 任泽平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正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化,未来经济将呈弱平衡的L型,可能还有一段时间的底部调整。但我国拥有13亿人的广阔市场,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基本面是好的,中国经济还有巨大回旋空间和较强发展韧劲。

  目前,宏观经济形势面临的本质问题是:旧产能出清面临体制性障碍,新供给释放面临体制性约束,根本出路在于破旧立新。

  在国企改革方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已经出台,未来将结合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通信、军工等领域改革,开展不同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示范,并支持地方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

  在开放服务业方面,我国在高技术进口的巨额贸易逆差和出境游日益增长的购买力表明,国内缺的不是需求,而是有效供给。未来将进一步开放的服务业领域包括:金融、医疗、通信、信息、军转民、教育等。

  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近期人民币在可自由使用方面推动改革,比如中间价报价机制、调整房地产市场的外资准入、提高跨国企业人民币回流额度等。虽然我国努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IMF改革自身机制的方向一致,但来自部分国家的阻力很大。

  在财税改革方面,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全口径预算管理、编制地方资产负债表、新一轮刺激房市车市消费的减税政策、税制从生产流转环节的间接税向收入消费环节的直接税转型等重要改革次第推开。同时,金融实名、收入透明等一系列信用制度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股市方面,随着去杠杆去泡沫的过程,市场将趋于稳定,但估值尚不足以吸引长期投资者进场。无风险利率下降和资金充沛提供了条件,风险偏好的修复有一个过程。存量博弈下,面临前方密集成交区,行情升级和风格切换有待于增量资金入市与新利好出现。

  财政政策

  减负势在必行

  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 林双林

  多年以来,我国施行的赤字财政政策提升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但也使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率计算,地方政府的赤字率比中央政府的赤字率还要高。将中央政府(包括中央部门和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加总,加上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缺口,总体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已不可小视。

  与此同时,未来,我国财政负担也不容忽视。虽然中央政府开始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逐步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还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未来几十年养老保障账户的资金缺口将继续扩大,医疗保险支付补助将提高,加上未来义务教育、环保、扶贫等方面的政府支出,政府财政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研究,都表明政府债务对经济发展在长期内是不利的。比如,日本政府债务现在已经达到GDP的260%,2014年财政赤字率达到10%,而增长率为负数。目前,主要亚洲和拉美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债务规模都较低。例如,2014年巴西政府债务占GDP59%,阿根廷占45%,智利占15%,墨西哥占42%;2014年泰国债务占GDP的比重为46%,马来西亚为53%。

  当前,中央政府开始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逐步下降。同时,中央政府积极推动供给侧改革,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生产的行政干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大力发展新产业、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等。这些改革对提高经济增长活力、降低财政风险、助力经济长远发展都是有利的。

  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相较,这个速度还是高的。在新的一年里,应实行谨慎的、可持续的财政政策,使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长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具体而言,我国不应该在财政实行大规模刺激政策,以防止出现政府债务过高从而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的局面。从赤字来源讲,应该进行结构性减税,减少企业税负,尤其是企业所得税,培养经济增长的新源泉。在财政赤字的使用上,要提高基础设施的投资质量和效率。2016年在选择财政政策的时候,要更加重视国家的长远发展。

  金融改革

  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温 彬

  近年来,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党和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得宏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从外部看,全球经济脆弱性上升。自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至今,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区冲突、难民危机、恐怖袭击等导致全球风险上升、不确定性增加。发达国家竞相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总体收效甚微,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连续放缓。美联储近10年来首次宣布加息,或将引发资金回流,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冲击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容易诱发系统性风险。

  从内部看,结构调整艰巨性凸显。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传统增长动能减弱,新增长动能正在培育。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短期内仍然要重视需求管理,防止通缩加剧和经济失速的风险。预计2016年外需对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需要继续扩大内需,以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在消费增长平稳的前提下,投资对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到10%左右,主要受到制造业、房地产业、基础设施投资不同程度回落的影响。因此,只有进一步简政放权,改革投资管理体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才能确保投资增速保持在合理水平。

  发挥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促进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需要继续扩大金融改革开放。在过去的一年里,金融改革开放取得的进展可圈可点。比如: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调控方式,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完善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存款保险制度落地,试点民营银行相继开业;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企业融资结构优化;人民币国际化进展顺利,成功纳入SDR货币篮子。

  今年稳定内需,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依然需要金融改革继续发力。

  一是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稳定,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探索利率走廊机制,扩大基准利率在金融产品定价中的应用,畅通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

  二是调整银行信贷结构,促进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商业银行要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抓住区域发展、产业升级、消费扩大、民生改善四大机遇,一方面压缩产能过剩行业和僵尸企业信贷,另一方面增加对上述有潜力领域的投入,实现结构优化。

  三是加快资本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杠杆率和融资成本。股票发行注册制将于2016年3月1日实施,一个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战略新兴板、新三板、四板等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初步形成,有利于企业股权融资的快速发展。此外,推进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互联互通,促进债市发展。

  四是以加入SDR为契机,扩大资本项目双向开放,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生态文明

  绿色引领经济发展

  中国能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林智钦

  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进程,必须建立在绿色化发展、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在绿色化、生态文明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取向,以绿色化引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

  第一,速度放缓是新常态,保速度要建立在绿色化发展的基础上。受世界经济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特别是我国进入绿色化发展新阶段,中国经济将逐步进入速度放缓的新常态。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保速度很重要,但这个速度必须是绿色发展的速度,必要时对“两个一百年”的总体目标深入嵌入绿色化目标,以确保目标更加接近绿色化发展、生态文明目标。

  第二,国民经济目前正在逐步走向绿色化。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支撑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引领创新驱动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彻底改变。未来中国绿色经济比重将逐步上升,黑色经济比重逐步下降,国民经济逐步走上绿色化发展的轨道。

  第三,要进一步以绿色化引领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消霾需要把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技术和行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绿色化发展要以文化科技绿色化为基础、以制度体系绿色化为保障、以经济能源绿色化为突破口、以消除灰霾为核心的绿色化为目标,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技绿色化是发展绿色化的支撑,绿色技术创新是狭义的绿色发展核心,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发展绿色新兴产业,实现生产过程与生产成果的无毒无害化,即实现生产源头绿色化、生产过程绿色化、生产废弃物绿色化。

  第四,要以科技绿色化支撑发展绿色化。绿色低碳节能技术是绿色化的重要技术支撑,目前在应用方面存在的困难,主要是成本问题和标准门槛低的问题。“十三五”时期要以强力举措攻克发展瓶颈,降低成本、提升绿色标准、能效标准和油品标准,普及推广世界级绿色创新技术和优秀产品,包括低碳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清洁能源技术、高效绿色技术,涉及可再生和清洁能源、移动能源和冷能源、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技术等,包括许多生态有益、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绿色低碳节能技术。

  第五,对未来经济新增长点的判断。一是光伏发电将成为未来可再生能源领域发展最迅猛的产业。光伏行业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继高铁之后的又一张产业名片。二是储能系统与汽车工业结合,成为一个突出的增长点。汽车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是未来发展趋势,智能汽车是融合创新的集中体现。三是移动能源将成为新的增长点。移动能源以可移动分布式发电技术为基础,以薄膜发电技术为代表,是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应用前景、环境友好型的潜在新兴产业。

  科技创新

  创新要素加速涌动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所长 陈宝明

  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深度调整期,虽然各主要经济体采取了多种措施稳定经济增长,但经济下行的总体趋势并没有改变。实践表明,以外延式超前消费所拉动的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已经结束,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世界经济增长能否走出困境,关键在于结构调整力度和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培育,而不应再寄希望于通过短期的刺激政策。

  近年来,科技创新在各国经济增长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突出。比如美国出台《创新战略》,欧盟实施《地平线2020》,日本发布《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都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稳定就业的重要途径。2015年,美国经济呈现复苏态势,重要的是新经济的动能开始释放,而欧盟经过深度调整,也逐步显示出探底企稳的迹象,新兴经济体加速调整。

  世界经济将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预计未来经济增长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当然,经济从危机中调整、恢复的速度也将进一步加快。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新科技革命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造提升速度在加快;另一方面,在密集的资本力量推动下,新技术应用速度进一步加快,全球创新要素的流动、新消费需求不断涌现以及市场空间逐步拓展,都将为世界经济增长创造新的空间。

  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新一轮经济增长将建立在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基础之上。2016年,新的增长周期将呈现传统产业调整、过剩产能消化与新经济加快增长相互交织的过程,表现为稳增长中有亮点,低迷中有希望。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就来自于新产业培育成长、新业态的形成和大众创新创业以及区域的转型发展。进入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将在传统产业的低迷与新经济的成长相互作用中不断实现增长动能的转换,这也将成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策略。

  面对新形势,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是在对世界经济增长形成大的逻辑判断基础上提出的长远战略选择。2016年将是我国调结构、转方式、增动能的重要一年,既要避免去库存、去产能所可能引发的结构性震荡,又要实施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为新兴产业成长和增长新动力的培育开辟空间。尤为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结构调整的大方向,形成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灵活反应机制,通过深化改革为新动能的释放创造条件,宏观经济政策在稳增长的同时兼顾长远,为创新驱动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