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1月18日讯 11月18日,由中国网财经主办的以“新征程 新变局”为主题的“2021年度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线上重磅举行,邀请到金融监管层、协会、机构等多方重量级代表,共商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之道。交通银行副行长周万阜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普惠金融:新使命 新作为 新方法》的主题演讲。
周万阜表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快速发展并在金融领域广泛而深入地应用,我们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统称为数字化。数字化为普惠金融担负新使命、做出新作为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方法。
一是用数字化切实提升普惠金融的可得性。科技类小微企业往往没有好看的财务报表数据,而且缺乏有效抵押物。按传统银行信贷模式,以财务数据为主进行资信评估、通过抵押担保弥补资信不足,就只能把包括科技类小微企业在内的众多小微企业排除在信贷融资之外。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深入应用,为重塑小微企业资信评估模式、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提供了可能,进而为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可得性提供了新的模式和途径。银行根据小微企业及企业主的经营及资产等相关数据(如在银行的金融资产、房贷、财务、结算流水等),引入客户交易和社交等行为数据,结合工商、税收、海关和法院等政府公共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关联分析,实现对客户的精准画像,用以对客户资信进行判别和交叉验证,对传统模式下难以准入的小微企业客户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并进行授信。这种模式不仅效率高,而且信贷服务覆盖面大幅拓宽,使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可得性大大增加。
二是用数字化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精准性。商业银行通过打通内部数据、对接外部数据,积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做到精准识别客户,深度洞察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匹配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数字化精准营销。既使客户的需求可以得到更好地满足,也大大降低了银行的营销成本。
三是用数字化提升普惠金融便捷性。商业银行已比较普遍地通过线上化和移动化实现金融服务的数字化交付。比如,交行打造完整的“普惠e贷”线上产品体系,面向普适客群,打造线上标准化产品,提供从贷款申请到贷款办理、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贷款归还的全线上融资服务。商业银行也越来越多地利用开放银行和场景建设,提升针对金融服务的触达能力。比如,交行聚焦健康、养老、出行、教育等重点场景,让金融服务嵌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其中在上海全面介入了“便捷就医”“智慧医疗”场景建设,把金融服务嵌入到寻医问药、就诊康复等全链条,不断提升客户看病就医的便捷性。
四是用数字化提升普惠金融风控有效性。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客户“画像”和客户风险识别的精准度、风险模型与信用评估的准确性、风险监测预警能力、贷后管理水平等,可有效解决银行与客户信息不对称的风控难题,强化关键环节的风险管控与监督制约,实现信贷风险从人工管理到智能管控的转变。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特征,建立覆盖客户关联关系、反欺诈、虚假交易识别、贷后监控预警、贷后催收等方面的风险监控模型体系,用来对客户风险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和预警,为客户准入、授信审批、贷后管理以及风险化解处置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
(责任编辑: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