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已经确认“复苏”的大背景下,在美联储经过连续两次加息并且表示可能缩表之后,北京时间6月15日凌晨将决定是否再度加息,而且承诺延续“利率正常化”进程,以及尽快使市场流动性恢复常态。
自美联储上次加息以来,美国金融状况继续放松而非收紧也为美联储继续加息提供了充足理由。摩根大通经济学家迈克尔·费罗利说,当前美国经济表现与2016年相比并无实质性差异,但金融市场不那么动荡,金融环境更加支持美国经济增长,这是美联储官员继续谈论加息的重要理由之一。
美银美林经济学家伊桑·哈里斯认为,近期金融环境并未明显收紧的部分原因是,市场认为特朗普政府的财政刺激政策不大可能在近期落实,这对美国债券市场和美元汇率产生了影响。他表示,金融市场动荡是过去两年美联储谨慎加息的原因之一,但现在金融市场整体平静,这令美联储官员可以安心加息。
《华尔街日报》本月对经济学家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约93%的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将在6月的货币政策例会上宣布继续加息,而这将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第四次加息。
尽管此前市场早就广泛预期美联储将再度加息,但是否加息的决定仍然具有强烈的市场指引。在美联储利率决议公布之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处于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谁也不知道9月、12月还会不会加息,以及什么时候开始缩表。更重要的是,美联储如果加息会不会带动全球主要央行都跟随加息。
其实,在美联储自去年12月以及今年3月加息之后,各国央行都在“蠢蠢欲动”。因为美联储加息绝不是“单兵突进”,而是充分考虑了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以及金融市场的承受力。
同时,各国央行也不会让美联储“单兵突进”很久,毕竟经济复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开始。比如欧洲央行已经暗示最迟今年底就会减少QE的力度,加拿大央行更是明确表示:“现行的所有重要货币刺激政策是否仍有必要”,加元“得益于近期各方面经济表现上佳……最近加拿大央行会释放鹰派信号。”
当然,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仍存在,比如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局势;英国会不会“硬脱欧”,欧洲经济会不会受到较大影响。这些担心虽然存在,但可能不会影响美联储的利率决定。
从目前欧元区、日本包括英国的经济数据观察,欧盟的核心国家(尤其是德国)经济复苏程度甚至比美国更好,日本经济复苏的步伐也是稳健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已经有一点点迫不及待了。由此可以预期,如果美联储再度加息,西方主要央行将不会等待很久,预计相随紧缩的时间表应该在迟滞3个月到6个月,动作主要是收缩QE,而不是贸然加息,尤其是英国央行、日本央行。
即便美联储加息,美国经济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虽然近期就业市场很好,但其他经济数据却是喜忧参半。尤其是3月以后,基建和税改两大政策裹足不前,特朗普又相继陷入“泄密门”和“通俄门”,市场对美元的失望情绪与日俱增,不仅“特朗普行情”迅速降温,而且对美国经济未来两年快速复苏的“愿景”也在降温。
一个重要体现就是,3月美联储加息后,4月美国长债收益率反而步入震荡回落区间,股市有高位回落迹象,“格林斯潘之谜”再度浮现。这体现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指向,与市场对美国经济的判断之间呈现出明显分歧。这种迹象如果继续蔓延,很可能导致美联储在9月暂停流动性正常化步伐。由此可以判断,美元指数仍然会主动停滞不前。
为了防范人民币汇率被动走弱,央行5月下旬宣布在人民币中间价设定时加入逆周期因子,人民币汇率急升1500点左右。
如果考虑到美联储控制加息节奏,以及未来美元指数会主动停滞不前,三季度央行会不会再度启动适度放松银根呢?笔者认为,很有可能。
笔者认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相对透明的,而且是会考虑全球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的。特朗普政府希望看到的美元不是相对强势的,而是相对弱势的。这一点,可能得到了美联储的认可。
即便是美联储再度加息,也不等于央行会跟着加息,美元指数冲高回落,并不跟人民币汇率走势必然挂钩。由于逆周期因子的启动,央行的货币政策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前瞻性。至于近期,由于全球金融市场都在提前做空美元,因此,这一次美联储如果加息,需要提防主要非美货币走势出现波动。(作者何志成为独立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张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