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门联合印发《2018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通知,从建立健全企业债务风险防控机制等6方面部署加快推进降低企业杠杆率等各项工作。此前,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提醒称,下一阶段“去杠杆”工作应注意避免用力过猛,尽量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造成部分民营企业被“误伤”。“去杠杆的目的是把体内的毒瘤饿死,而不是饿死身体里的好细胞。”他说。
姚洋指出,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个别指标出现下行态势,与紧缩政策下对部分民营企业的“误伤”不无关系。“中国的高杠杆率主要集中在非金融国有企业,这也是去杠杆的主要目的,但结果是很多民企的杠杆被降下来了。”
姚洋举例称,“紧缩政策下,有的民企资金出现困难,地方政府欠款几百亿还不上,有的企业甚至被迫停牌或者被国企收购。”
7月底,放宽财政、货币政策的信号已经释放。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则提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姚洋认为上述政策方向是积极正确的,紧缩政策不应当再持续。“上半年,紧缩政策从货币、财政、资管‘三管齐下’,其连锁反应就是部分民企停牌、股市下行、经济指标下行。接下来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保护企业的生存空间,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同时,姚洋提醒称,下一阶段释放出的货币不能再进入之前的“老循环”。他所指的“老循环”是非金融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两方面,他认为正是这两项给中国的金融稳定带来了极大风险。
“所谓‘杠杆率高’是指钱还不上、坏账多,如果发下去的货币都能充分利用还还得上,不是皆大欢喜吗?”姚洋说,“中国经济中哪些部分还不了钱的危险比较高?恰恰是国企和地方政府。因为政府信用背书,所以银行愿意把资金投向这两个地方,造成较高债务风险。”
姚洋强调,要降低上述两个方面带来的金融风险离不开改革,即国企改革和规范地方政府融资,但应在货币宽松的环境下推动改革。“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在紧缩的环境下大家才有改革的动力。我不赞同这种观点,紧缩的情况下恰恰没有改革的空间,因为增长难以保证,最后迫不得已还是会去救它们。只有在货币宽松、经济上行的环境下,中国的国企和地方政府债务才有改革的空间。”
地方政府债务方面,姚洋坦言了他对“堵后门”和“开前门”的理解。
“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一定要先清理干净,所谓管死‘后门’,城市的自主性融资只能有一个,就是到市场上去发城投债,由市场来定价。另一个方面要开好合法合规举债的‘前门’,要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地方性国债。”他说。
姚洋强调,“一定要允许地方政府合理、公开地发行国债,在货币总量降不下来的前提下,市场上的货币总要有用的地方,否则不是变成股市的‘洪水猛兽’,就是变成楼市的‘洪水猛兽’,不如投向城市民生建设,投向基础设施的短板。”
但是,如果按照姚洋的设想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国债,面临的问题将是中国财政赤字率会相应提高。2018年,中国的财政赤字率从上年的3%降至2.6%。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日前发文称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提高赤字率。
姚洋也持相同观点,“地方政府客观上已经借了这么多钱,而且每年还都在借,说明确实有这个需求,但现在通过融资平台借得非常不透明,进而带来了金融风险。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承认这个客观现实,通过提高赤字率的方法,让地方政府光明正大地发债借更多的钱改善民生呢?在这个问题上不应有‘鸵鸟心态’。我认为,如果能堵住地方所有不规范举债,全部转化为透明、可管理的债券,财政赤字率提高到5%也是应该的。”
再次强调加大“投资”力度令不少人联想起2008年的“4万亿”刺激政策。对此,姚洋认为不应过分担心。“中国需不需要投资?太需要了,连北京都需要,中西部的基础设施更是远远不足。现在,地方政府自身税收加上国家财政返客观上还不够,那么通过举债来投资改善老百姓的民生福利应该做得光明正大。”他说。
“而且,对于‘4万亿’,我们恐怕也存在错误认识。近年的过剩产能并不是4万亿带来的,而是此前不断积累的产物。当时央行并没有扩表,只是把闸门开大了,让已经聚集的货币流得更快一些。事实上,如果没有当年4万亿刺激措施,中国经济早就和其他经济体一样掉下去了。”姚洋说。
“再说,没有4万亿哪来今天的高铁?”姚洋认为正是在4万亿政策下诞生的高铁大幅提高了当今中国人的生活福祉,“铁总也许在账面上现在负债5万亿,但如果把高铁给全国人民出行带来的福利计算进去,远远大于5万亿。”
但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并不是没有需要避免的地方,姚洋指出,“就是那些面子工程,我到每个地方看到最雄伟的建筑就是政府大楼。地方政府扩大投资应该聚焦于提高百姓福利,把面子工程修得无限大,好大喜功,带来巨大浪费,结果也没提高百姓生活,举债进行这种投资就应该被禁止。”
(责任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