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30日在微信公众号发文指出,A股的股价和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均偏高,为何不及时增加股票供给和住宅用地供给呢?监管当局之所以没有放松管制,就是为了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供给多了就有刺破泡沫的风险。当前,国家政策就是要避免资产价格出现大起大落,要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但就市场而言,只要存在套利机会,资产供给就会通过各种形式释放出来。
例如,目前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PE)和创业投资基金(VC)规模迅猛增长。据统计,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非证券类私募基金认缴规模高达8.93万亿元。这些PE、VC都是资产的制造者,最终大部分资产都要通过二级市场进行变现、退出,那么,A股市场每年的融资额要达到多少规模才能满足PE、VC们的基本变现需求呢?
不妨简单假设一下:按目前近9万亿的余额,假设PE、VE的退出期为七年,且余额不再增加,若其中7万亿要通过A股市场的IPO或再融资进行变现,即便投资回报率为零,也意味着A股市场每年需要承接1万亿元的扩容压力,可见未来的市场压力将大大高于当前A股的IPO规模。
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规模增加了9000多亿元,但其中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的增长占到96%,意味着投资二级市场股票的公募基金规模几乎没有增长。而目前证券类的私募基金规模约为3万亿元左右,且增速也已明显放缓。证券类的公募和私募基金增长缓慢,而PE和VC的规模突飞猛进,说明股票市场今后将面临供给远大于需求的问题。
不少人认为,这轮股市和楼市的疲弱是金融监管趋严的结果。其实恰恰是因为金融监管加强,才有可能稳定市场并延缓泡沫破灭或消退的时间。凡是泡沫必然会消退,如今去杠杆、控泡沫,就是为了不让泡沫破灭、不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但是,楼市和股市都是市场,有市场就会有交易和套利,在估值高企的资本市场,资产供给必然会增加,如果人为维持偏高的股价水平,其结果必然是资产过剩。
当经济潜在增速处于下行阶段且尚未见底时,很难相信新一轮经济周期会启动;当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尚未完成,市场没有出清的时候,更不要奢望新周期了。更应关注的是,从货币规模过量到货币规模适中,从资产荒到资产过剩,都是此轮经济增速下行的库兹涅茨周期中,金融周期见顶回落的表现形式。因此,钱多人傻时代的结束已经为期不远了,只是资产价格高估值的思维定势暂时还将存在,但作为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放弃幻想了。
总之,全民博傻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了,无论是真傻还是假傻,都应该回归理性,因为在资产过剩的趋势下,资产价格普涨的机会在这轮经济回落周期中很难出现。当前的PE规模肯定过大了,若再投资PE,退出难度会很大,更难奢望高回报;结构性机会永远存在,如价值和成长是永恒的投资主题,又如周期股目前仍可以看好,但不意味着周期崛起;壳资源会继续贬值,但国有企业的壳资源仍有不确定的估值优势,因为国企改革中不少国企也需要借壳来提高证券化率。
(责任编辑:刘露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