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基金研究部负责人田元泉近日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募基金管理人应树牢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注重投资的可持续性和企业长期增长潜力,摒弃短期投机行为,引导资本流向关键领域和战略性产业,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和“压舱石”的功能作用。
田元泉认为,资本市场作为“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重要枢纽,无论是对于新兴技术的研发、科技成果的转化,还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都发挥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从投资端看,资本市场通过挖掘优质科技企业的投资价值,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田元泉说,资本市场可以引导更多资源配置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助力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创设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等科技主题类金融产品,适应投资者多样化的风险偏好,更好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
从交易端看,资本市场通过发挥投研能力优势,为科技企业提供合理估值和定价。他表示,在一级市场上,通过市场化询价模式,资本市场众多机构投资者在科技企业上市合理定价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在二级市场上,资管机构通过投资决策和交易执行,为上市企业提供持续的价格发现功能,避免其价格长期偏离价值,助力科创企业做大做强。
公募基金如何更好服务科技创新?田元泉从加强投研建设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是增强科技创新导向的投研团队建设与人员储备,比如公司研究部人员中高端制造、科技、医药等科技创新相关人员在全部研究人员中占比48%,并将科技组作为投研大组之一,组内形成良好的传帮带机制;二是打破传统壁垒,鼓励行业小组成员流动,实现行业小组深入融合,并建立健全反馈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激励成员、优化管理;三是全面提升对科技企业的分析研究能力,建立产业图谱并及时更新;四是丰富科技类基金产品布局,加速布局科技类相关产品等。
田元泉还谈及对长线资金的看法。他表示,长线资金一般具备五个条件:投资周期长,投资期限一般在5年甚至10年以上;对资金来源的稳定性要求较高,高度依赖能够把居民长期积蓄转化为可贷资金的国内银行部门和机构投资者,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等;更加侧重投资实体、投资产业;比传统投资资本具有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容忍度;投资结构与工具种类分散,涉及大类资产配置,包括权益、固收、另类投资等多资产。
“综合来看,社保、养老金、保险等长期资金,在市场参与度、投资运作、绩效考核、投资灵活度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田元泉说,公募基金应以投资者回报为导向,推出更多匹配中长期资金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力争满足投资者对于长期投资回报的需求,增强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预期,构建“长钱长投”良性生态。
(责任编辑: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