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基金仅在直销平台开放大额申购、新增直销平台专卖的I份额……
近日,部分公募基金公司频出“新招”,打造直销平台竞争力。在发力直销平台的同时,一些基金公司也在减少与代销机构的合作。收缩销售战线,集中资源投入到优势代销渠道,转向打造自身直销平台似乎正成为基金公司的新策略。
发力直销平台建设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调研中发现,部分基金公司在积极调研同行直销发展情况的同时,进一步发力直销平台建设,开始采取一些新举措构建直销平台的竞争力。
例如,面向直销平台的投资者设置更大额度的申购上限,希望将大资金引流至直销平台。8月6日,中银基金公告称,自8月8日起,中银货币基金A类、B类和D类基金份额均暂停接受机构投资者在非直销销售机构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或累计超过100万元(不含)的申购(含转换转入、定期定额投资,全文同)申请。而对于直销渠道,则未见类似的限购公告。
8月5日,北信瑞丰基金发布的公告显示,自即日起恢复直销柜台的北信瑞丰稳定收益债券基金大额申购业务。对于非直销柜台,继续执行大额申购业务的限额。非直销柜台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或累计申购基金的金额合计不超过500元。
7月17日,博时基金也发布公告称,7月18日起,投资人通过各代销机构申购博时标普500ETF联接基金,单日每个基金账户的申购人民币份额累计金额不超过100元,美元现汇份额不超过15美元。对于直销柜台,对应的申购限制则为不超过50万元,不超过7.5万美元。
从上述情况来看,均是基金公司直销柜台申购金额大于非直销柜台申购金额。而且,上述产品分别为货基、债基、QDII基金,均为今年以来市场颇为偏好的产品类型。由此来看,从热门基金入手,以申购额度限制为突破口,似乎成为基金公司提升直销平台吸引力的“新招”。
设计专供产品
开展直销平台费率优惠活动一直以来是基金公司惯用的引客方式。在此基础上,近年来,不少基金公司开发设计出专门供直销平台销售的I份额。与过去类似的是,I份额对于投资者的主要吸引力依然是在费率方面。
今年以来,已有嘉实基金、南方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发力新增基金I份额。7月17日,嘉实基金发布的公告显示,旗下10只基金新增I份额,这些基金清一色的是ETF联接基金。与其它份额相比较,I份额采取的是类似于C份额的收费方式,即不收取申购费,而是每日计提销售服务费。不过,与C份额不同的是,I份额费率明显更低。
以嘉实沪深300ETF联接(LOF)为例,该基金I份额赎回费、管理费、托管费均与C份额一致,但在销售服务费上,其费率是0.1%,低于C份额的0.4%。
Wind数据显示,南方基金旗下已有包括南方沪深300ETF联接、南方创业板ETF联接在内的约20只基金新增I份额,几乎都成立于今年的三、四月份。截至二季度末,这批I份额规模合计已超过1.3亿元。
“我们现在想好买什么产品后,基本都是从直销平台购买,毕竟可以薅个羊毛。”有投资者表示,相较于时有时无的费率优惠活动,固定的优惠费率I份额确实具有一定吸引力。
不过,也有投资者表示,如果购买的基金较多,需要一个个下载不同基金公司App进行购买和查看,还是比较繁琐,“买的金额不大,费率差异其实影响并不明显”,因此还是会选择统一的代销平台购买。
为何基金公司情愿设计更低费率产品,也要引流至直销平台呢?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虽然I份额的销售服务费率更低,看似损失了一部分收益,但从基金费率分成惯例来看,如果基金是走直销渠道销售,收取的管理费、销售服务费就全部归基金公司所有,无需与代销渠道分成。
集中资源做好优势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力直销渠道的同时,许多基金公司也开始减少与代销渠道的合作。近年来,基金公司与部分代销渠道“分手”的情况屡屡发生。逐渐收缩战线,集中资源做好优势渠道,似乎成为行业内的一大趋势。
多位基金业内人士认为,终止与代销渠道合作,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部分代销机构因违规被禁止从事基金销售业务,或者因经营情况不佳而退出市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降本增效浪潮以及基金销售普遍承压环境下,对于部分销量不高的代销机构,基金公司不再愿意投入资源进行维护。
从过去的大量增加各式代销机构;到如今的集中资源投入到优势渠道。基金公司销售布局正在发生明显转向。在此契机下,一些基金公司发力直销,恰恰是适应新环境的不错选择。不过,也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直销渠道可能更多还是补充,销售主力依然是头部代销机构。直销虽然看似是能够包揽多项费用收入、提高客户黏性的香饽饽,但毕竟运营维护也需要成本,尤其是IT方面的成本,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压力较大。而且,对于直销渠道客户的维护也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直销渠道的竞争力很难是一日之功,可能还需要“细细耕耘”。未来,直销平台的发展或许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责任编辑: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