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在市场资金持续涌入以及个股活跃度提升的背景下,沪港深主题基金经理希望借助高股息策略获取更稳妥的超额收益。上半年收益超过20%的广发沪港深新起点基金经理李耀柱表示,将继续维持杠铃型配置方案,一方面增加对高股息、全球资源品等防御板块的配置;另一方面长期关注科技、医药等进攻板块,特别是人工智能、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港股市场。Wind数据显示,南向资金上半年累计净流入额达3714.37亿港元,已经超过2023年的3188.42亿港元,并逼近2022年的3862.81亿港元。结构上,南向资金主要流入国有银行、“三桶油”、运营商等高股息板块,以及头部互联网等大市值权重股。
在此背景下,持有上述两类资产的沪港深基金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以李耀柱管理的广发沪港深新起点为例,该产品上半年净值增长率达20.21%,超越业绩比较基准17.03%。另据银河证券统计,截至7月12日,该基金过去一年涨幅11.85%,在同类标准股票型基金中排名前3%(8/328)。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截至二季度末,广发沪港深新起点投资港股通的股票占比从48.99%提升至68.53%。在行业层面,配置比例前三的分别是通讯业务(22.45%)、能源(18.36%)、金融(7.89%)。与一季度末相比,新配了较多金融和少量房地产,并提升了能源、原材料、非日常消费品和通讯业务的占比。李耀柱认为,高分红、高股息的股票在香港市场整体估值更低,具有更高的股息率以及较好的安全边际。
在个股层面,自2023年一季度起,广发沪港深新起点就开始布局资源类国有企业、电信运营商等高分红企业。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多为资源类、电信运营商等龙头公司。“报告期组合增配了港股高分红公司,这类公司中长期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此外仍然重点配置资源类的国有企业,继续看好其中长期的估值提升机会。”李耀柱介绍。
步入2024年下半场,该如何把握港股的结构性机会?对此,李耀柱分析,有两类资产预期会有较好的表现,一类是南向资金偏好的、具有稳定回报的高股息资产;另一类是对利率更为敏感的科技成长类板块。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此前估值受压制的成长板块有望受益。
围绕上述配置逻辑,他表示将在组合中继续维持杠铃型配置方案。一方面,长期关注人工智能、跨境电子商务等成长领域。人工智能作为技术创新的前沿,正在重塑广告、游戏、电子商务等多个行业,提高效率,增强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可能会增加对高股息、全球资源品等防御板块的配置,包括“一利五率”背景下的央企估值重塑,能源安全叠加供给受限,原油和煤炭的经营稳健性大幅提升,以及运营商、公用事业、交运、国有大行等稳健资产。
“伴随市场流动性宽松,存贷款利率都会下降。在这样的环境下,确定性高、分红突出的高股息资产可能具有显著的相对优势,在这些资产中,央国企占比高,经营稳健性好,值得保持关注。”李耀柱强调。
(责任编辑: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