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金融机构安联集团旗下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安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联基金”)正在“快马加鞭”布局中国业务。
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信息显示,日前,安联基金上报了两只公募基金产品,目前处于“接收材料”状态。这意味着,安联基金从产品端正式布局中国公募业务。
基于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和公募基金行业前景,近年来海外资管机构纷纷加快布局中国公募基金市场。
截至7月17日,已有9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在国内先后设立并展业,年内更有35只外商独资公募产品成立。
多位受访外商独资公募基金人士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市场不应被忽视,当前有多类别资产值得长期持有和关注。
安联基金首批基金“锚定”债券、权益类型
公告显示,安联基金已向证监会正式上报了两只基金产品,一只是名为安联安裕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债券型基金,另一只是名为安联中国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权益型基金,这是其在境内上报的首批公募基金产品,目前进度处于“接收材料”的阶段。
目前,公募基金常规产品的审批实施分类注册机制,即便是未纳入快速注册机制的常规主动权益类基金审批在一般情况下也不超过20天,债券类基金不超过35天。这意味着,安联基金在境内的首批公募基金即将面世。
安联基金是国内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的第9家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其于2023年8月24日取得了中国证监会核发的关于核准设立安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复,其全资持股股东为安联集团旗下的安联投资有限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安联集团来自德国,是一家有超过130年历史的全球领先的综合性保险及资产管理公司,目前管理规模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安联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布局有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裕利安怡管理咨询(上海)公司等多家全资公司,涵盖了寿险、财险、旅行援助和健康管理、信用险、资产管理等多类别业务。
安联投资亚太区总监、安联基金董事长吴家耀曾在今年5月初表示:“中国的投资环境正在快速变化。养老金市场的开放、整体金融素养的提高以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都为中国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这正是投资中国的大好时机。”
除了筹备首批公募基金产品,安联基金的组织架构和各类业务团队也正在搭建。
对于目前安联基金投资团队配置等进度情况,记者查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信息了解到,截至7月17日,安联基金已有54名员工,其中53名员工具备基金从业资格。
其团队内有不少业内熟悉的身影。例如,此前在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任投资总监职务的郑宇尘,目前就任安联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此前在汇丰晋信基金任基金经理的程彧,现就任安联基金研究部总经理。
年内新增35只外商独资公募产品
事实上,随着我国持续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继2020年8月份全球最大资管机构贝莱德率先斩获首张国内外商独资公募牌照后,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加速布局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目前我国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已达9家,分别为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施罗德基金、联博基金、宏利基金管理、摩根资产管理、摩根士丹利基金和安联基金。另有范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在排队审批中。
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的不断扩容促使相关基金产品数量稳步增长。截至7月17日,上述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在年内正式成立了35只新基金产品(不同份额产品分开计算)。
事实上,上述诸多海外资管机构加速布局中国公募基金市场,是基于对中国资产及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看好。
“从国际投资者的角度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市场不应被忽视。”富达国际全球解决方案与多元资产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益于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寻求以高端制造和消费为主的经济再平衡,中国经济将在2024年“稳定可控”。
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安昀对《证券日报》记者称:“近两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许多行业供需结构发生变化,机会正在涌现。首先,制造升级是中国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之路,我们认为这个领域值得关注5年至10年。其次,‘出海’的趋势在汽车、电子和机械制造等高端制造领域获得长足发展,也至少值得5年至10年的重点关注。再次,从周期反转的角度来看,可以关注的行业越来越多,如新能源,地产链和非银金融等有周期复苏的可能性。当然,红利类资产依然可以关注。”
从行业景气角度看,摩根士丹利基金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依然认为AI算力、有色、半导体、电力等会有不错表现,未来市场风格预计会延续大盘价值与科技的轮动。”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