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资本市场经过29年的发展,市场肌理不断升级,市场生态环境不断优化。29年来,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推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将发挥重要作用。新华网陆续推出《科创板大家谈》系列策划,以飨广大网友。本期推出专家解读《叶檀:科创板是价值投资者的福地》。
设立科创板,培养高科技实体企业,打通从研发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是主旋律中的主旋律!
科创板不仅在部分制度与设计理念上对标纳斯达克,还希望建成符合本土市场特色的、全球领先的高科技板块。
第一,学习世界上高效率的科技股交易市场。
纳斯达克是高科技企业汇聚之地,是全球高科技企业、高科技基金的出口,更是世界上公认的高效的科技股交易市场。
从制度上来说,科创板的上市分层标准、特殊表决权制度,与纳斯达克有相似之处。
A股注册制改革一直未能破冰,科创板是一块试验田,尝试在注册制的市场机制和公平严厉的监管之间取得平衡。
上市标准实行分层制。
纳斯达克上市标准不同,设置了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纳斯达克全球市场、纳斯达克资本市场这三个维度的市场层级,还在每个层级中提供了不同上市标准、供企业自行选择。
科创板设置了5套差异化的上市指标,既有扣非净利润为1亿的标准,也有市值在40亿元以上、知名投资机构入股的标准。不强求赢利,主要是打开高科技市场空间。
科创板面对的是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企业的特性,决定了股权架构、激励机制跟普通企业不同,科创板为高科技企业的特殊管理、特殊激励留出通道。
比如实行特殊表决权制度,当时阿里上市,就因为卡在这一块,没有选择香港股市而选择了美国股市。允许特殊股的存在,在国际市场上也是比较超前的。
第二,中国股市有自己的特点,监管方面针对大股东减持、套现,进行了特殊的设计,这就是因地制宜。
科创板机制设定在市场效率与公平监管之间取得平衡,思路非常清晰。
为了确保科创板不变质,高科技企业不能通过资本业务,转变自己以高科技为主的主营业务,将受到明确的制约。
科创板退市制度特别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与主营业务无关的贸易业务或者不具备商业实质的关联交易收入,有证据表明公司已经明显丧失持续经营能力,将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启动退市。
上市公司变脸,科创板违反创立本意的情况将受到最大程度的扼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质量,上市公司本身是否奔着高科技市场化而去,才是科创板安身立命的根本。
以前是A股市场难点,大股东清仓式减持、动辄套现,现在成为科创板重点突破的地方:放松行政式严厉管理,实行利益捆绑机制。
各方利益绑定,为保荐机构和大股东松绑,但减持期限延长。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新股发行价格市场化,没什么市盈率区间,允许保荐机构下面的子公司,或者保荐机构上面的券商子公司参与发行战略配售。
中介机构必须通过子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进行跟投,跟投比例是2%到5%,锁定期为2年。用子公司自有资金可以跟投,但两年锁定,起码保证中介机构考虑到公司两年时间的发展,成为利益共同体,不允许短期套利。
对公司内部股东同样实行利益捆绑,清仓式减持难度大增。
上市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股份的锁定期被延长,上市以后36个月不能减持。没赢利还想减持的,门槛提高。亏损企业在上市三年后仍未盈利的,公司控股股东、董监高、核心技术人员的股份最多继续锁定两年后才能减持,也就是说,最长五年,两年到五年的锁定期,公司核心人员必须安安稳稳搞研发、做管理。
第三,预计科创板财富效应大,风险极高,投资者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纳斯达克市场2700只左右的股票,近80%是几乎没有什么成交量的僵尸股,过去10年近7倍的指数涨幅,绝大多数是由苹果、谷歌、亚马逊、Facebook、Netflix等科技巨头公司创造的。
过去30年间,纳斯达克市场退市企业比上市的多,退市近15000家公司,同期上市近13000家,纳斯达克股票总数从5000家降到不到3000家,退市公司家数是存量的五倍。热衷短线热衷炒作的人,被退市地雷炸得尸骨无存。
科创板退市制度严厉,基本不再有壳资源概念。
科创公司触及终止上市标准的,股票直接终止上市,不再适用暂停上市、恢复上市、重新上市程序。
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的公司,第一年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第二年还触及,直接退市。
没什么重新上市,已经退市的又符合上市条件了,跟其他“新人”一样,重新申请,重新上市。有个例外,因为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永久清除。
做财务游戏的,明明不是高科技企业的包装成高科技企业,满足一定条件,将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启动退市。别包装,别整容,那没用,高创板就是留给高科技企业的。
以前上市公司两年亏一年赢,经典套路能保壳,实在不行卖壳卖两亿,吃完肉,把骨头连嚼巴嚼巴都吞了。
科创板风险很大,价值投资者的收益也会很大,做一件,成一件,跟有市场、有信用的高科技企业一起成长。(作者叶檀,知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