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10日讯 今年全国两会上,校服这个“小话题”,又一次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表示,校服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培养和引导孩子的审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建议,校服应该具有与学校文化相适应的辨识度,同时在时代气息中融入一定的精神追求,成为穿在身上的“美育教科书”。“当前国内中小学校服的外观与质量比过去普遍有所提升,这种背景下应该支持开发校服相关的文化、审美、礼仪等课程活动,鼓励学校结合自身校园文化开展日常审美教育,提升中国学生的文化自信。”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淑芬认为,要充分发挥校服的育人功能,首先应该让学生爱上穿校服,这就要避免采用质量不高、款式陈旧的校服。“应该科学设计、使用校服,将校服纳入美育范畴,通过优质美观的校服穿着,引导孩子发现美、维护美的兴趣,进而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建议,各地要重视校服质量的提升,增加校服市场开放度,鼓励校服优质供给。他认为,政府一方面要加强校服质量监管,另一方面要注意避免地方保护,在校服采购过程中不应对校服企业人为设置一些不合理的“隐形壁垒”,以防走入“低价中标”或“高价陷阱”,以及盲目自建平台等误区。
孔维克委员表示,在校服的设计和审美上,要符合青少年的特征,既舒适健康,又美丽大方,还不失个性化呈现。“这就需要加大市场化手段,消除地区壁垒,打破地方保护,提高市场竞争的力度,让家长和孩子都能享受到性价比高的校服”。
杨朝明代表认为,为更好地推动校服优质供给,各地应该结合实践努力完善校服质量检验标准和抽查规范;部分地区应该及时重新核定校服的价格标准,避免不合理的限价政策影响校服品质提升,从实际出发,确保校服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保证有品质的好校服真正穿到学生身上,张淑芬代表认为,各个地方应该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校服选购程序及标准,加强优质校服供给,保障校服市场开放公平,在校服采购中增加家长学生的参与度,加强校服质量监管、校服企业自律,鼓励社会各方参与推动校服产品创新和品质提升。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