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轮政策利好叠加之下,教育信息化概念站上风口。11月7日收盘,包括竞业达、国新文化等在内的多只教育信息化概念股股价再度收涨。而与股价一路走高相对的是,部分概念股业绩表现平平,项目延期成为业绩承压关键。据北京商报记者梳理,教育信息化业务既涵盖了各类智能硬件业务,也包括各类课程和内容的解决方案。若企业想在这一领域布局,自身需具备扎实的现金流和长期运营能力。在当下政策利好、市场广阔的风口之下,做实教育信息化概念,既需要长期投入,也需要技术加持。
教育板块股价暴涨
作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教育信息化概念周一开市延续火热。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多只教育信息化概念股11月7日再次收涨。竞业达报收61.99元/股,国新文化报收10.10元/股,佳发教育报收9.85元/股,ST三盛报收5.26元/股。其中,竞业达股价已由9月30日的21.51元/股暴涨至61.99元/股,股价涨幅超180%。
竞业达11月3日公告显示,该公司最新滚动市盈率为186.67倍,公司所处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最近一个月平均滚动市盈率为48.92倍,公司市盈率高于行业市盈率水平。
和概念火爆相对的是,多家教育信息化企业业绩表现平平。其中,竞业达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2.5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15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7.52%。科大讯飞则在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26.6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0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2.34%。
对此,竞业达方面表示,业绩下滑由于部分项目延期招标,部分项目无法入场实施。科大讯飞也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教育业务中与科大讯飞有战略合作、有合作意向或原定在三季度要招标的大项目,招标工作往后延迟,受影响的大项目累计超过16亿元毛利。项目延期成为上述公司业绩承压的共通原因。
政策风口下的慢生意
虽然业绩回报尚未跟上概念起飞的速度,但教育信息化的利好政策却在今年频发。9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对高校、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等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两年。申请贴息截至今年12月31日。
“现在只是有很多利好政策让教育信息化概念受到了关注,但教育信息化并非新生事物。”互联网教育专家、素履咨询创始人郁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教育信息化基本面向公立教育体系开展业务,未来将朝着智能化和普惠化的趋势发展。”
“从去年开始,伴随着政策倾向性,教育信息化的利好非常明显。”郁苗指出,教育信息化未来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教育信息化业务区域性强、运作周期长、交付实施的过程也长,是一门长期生意”。
而在产品交付上,面向不同学段的教育信息化产品也存在一定差异。据鸿合科技教育BG首席战略官张洪伟介绍,学前教育信息化更注重护眼、安全和游戏化;面向高校的产品则注重解决教学互动、教学评价追溯、教学管理精准决策。
此外,各学段采购相关产品的资金来源也不同,高校往往采用自主决策的方式,中小学则是通过当地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职教院校的资金来源则更加多样化。
高门槛下谁能抢占市场
不仅是门慢生意,教育信息化的入行门槛也不低。
郁苗分析指出,教育信息化业务需要企业具备长期运营和维护的能力,有这样能力的企业一般都是上市公司或全国性的大企业。“这些企业有强大的资金储备、技术资源、庞大的运营团队,能够进行全国化运营。”
“教育信息化是个很吃现金流的行业,结款周期往往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或者更久。”郁苗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张洪伟也表示,目前国内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已经或者即将达到饱和的状态。
纵观近两年的政策和产业趋势,“双减”政策带来的课后服务成为教育信息化企业争相抢入的新赛道。其中,鸿合科技从2020年下半年起,将课后服务作为公司的战略发展项目;科大讯飞也同样入局课后服务领域,向公立校提供课后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而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达1634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是主要保障;投入呈现学段差异,整体上软件资源占11%,硬件设备占43%,专业服务占46%。
《报告》还指出,预计该领域的经费规模将与财政经费增速保持相同步调,实现稳定增长。由此,谁能抓住校内,谁就能抢占教育信息化的市场。
技术发展带来的变革同样不容忽视。在谈及教育信息化的下一步时,张洪伟认为,随着5G技术的提升和普及,传统教育方式将被颠覆,或将引起教育信息化行业的变革。“5G加持下,结合AI、VR、AR等技术,远程跨地域教学、全景课堂、沉浸式教学等的普遍应用,将带来革命性影响。”
(责任编辑: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