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急送的“大跃进”策略曾一度将公司推向“生死边缘”。资料图片
宅急送的创始人之一,被称为“快递之父”的陈平在回归宅急送后不到一年,再度选择离去。这意味着,宅急送的二次转型将暂停,而即将到来的第二轮融资恐面临阻碍。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就在顺丰、圆通、申通纷纷借壳上市之际,宅急送高层却发生大变动,回归不到一年的陈平再度卸任。宅急送公告显示,10月9日起,宅急送CEO陈平卸任,原宅急送董事王洪涛出任新CEO。
值得注意的是,曾经一度占据我国快递行业头把交椅的宅急送,现已很难在快递业的第一梯队中见到其身影,而原来的追随者申通、圆通、韵达、顺丰等,却已纷纷完成资本化道路,夺得快递行业半壁江山。
10月13日,中通正式向纳斯达克提交招股说明书,计划募资不超过15亿美元(约合95.6亿元人民币),或成为今年在美规模最大的IPO。而在此之前的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发布审核结果公告,顺丰借壳鼎泰新材获有条件通过,初步作价433亿元。此外,申通、圆通、韵达则分别以169亿元、175亿元、180亿的估值纷纷登陆A股市场,10年前还走在行业前列的宅急送这次则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据统计,2015年我国包裹总量达到207亿个,约为美国包裹总量的1.5倍。以包裹量计算,中通、申通、圆通、韵达和顺丰2015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4.3%、12.4%、14.7%、10.5%和8.2%。而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数据,去年收入排名前八的快递品牌占到全国比重的77.3%,其中前四就占到50.4%。随着民营快递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处于行业二三梯队的企业与完成上市工作的第一梯队企业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回顾宅急送的发展历程,可谓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20世纪90年代初,宅急送同顺丰、申通等一起,成为我国第一批快递企业。在这之前,这类业务尚被FedEx、DHL、UPS、TNT等国外快递巨头把控。
1994年,陈家三兄弟陈显宝、陈东升、陈平率7个人3台车,在北京国防大学一间简陋的房子里创立了宅急送的前身——“北京双臣快运”。经过十多年发展,宅急送2007年营业额达到13亿元,一度成为业内老大。
陈平“二进宫”失败
在成为业内老大的同时,宅急送却也因自己的“大跃进”策略,将公司推向了“生死边缘”。
据了解,2007年年初,除了传统的快递业务外,宅急送还同时上马了综合物流业务和国际业务,并成立了国内快递、综合物流、国际三个事业部,以前的一个分公司也被分成了快运公司、普运公司、运转公司三家独立的公司。同时,按照陈平的思路,宅急送开始转移业务重点,发展此前并不擅长的零散小件业务(C2C递送),半年多的时间就在全国新建网络近3000个,增开地面物流班车线路300多条,新包租航空线路200多条,新招小件操作人员6000多名。
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的突然巨变,使宅急送的内部管理随之开始混乱,加上2008年又不幸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企业资金链变得非常紧张,而与美国华平公司谈好的注资计划也未能最终实现。
这场危机让陈氏兄弟三人首次产生隔阂,一年后,也就是2009年,陈平离开宅急送,并创立国内第一个专门针对电子商务的快递企业星辰急便,开始二次创业。
陈平出走以后,宅急送由陈显宝担任董事长。虽然陈显宝一度将宅急送拉离危险的边缘,但却错过了2009年以后快递业跨越式大发展的黄金阶段。
2015年,陈平再度回归。在陈平的引领下,宅急送开启了营业厅承包和小件员承包模式,并牵手泰康人寿推出了物流行业保险产品。但11个月后,陈平的再度离开,似乎从侧面展现出这次的“改革成果并未使人满意”。
宅急送未来将何去何从
尽管宅急送并没有对陈平的再度离开给出原因,但业界人士猜测,肯定与陈平的改革不成功有关。首先,陈平的改革多少有点仓促:一方面,宅急送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机;另一方面,在宅急送调整的同时,从去年年底开始,“通达系”快递企业动作频频,多家企业要么启动上市程序,要么进行融资,提速转型步伐。宅急送要想后来居上,不仅要突破竞争对手的重重包围,而且留给宅急送的时间也不多了。其次是,这次改革的方向也不明确。据了解,陈平回归后,为了“止血”和“创收”四面出击,但没有重点,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战略不是很清晰。
显然,即将面临第二轮融资的宅急送,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中国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找准市场定位是宅急送急需解决的问题,就当前的快递业而言,深入细分市场是大势所趋。目前,大型快递企业开始向综合化方向转型,中型快递企业向专业化转型,小型快递企业也在向个性化转型,宅急送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则需要自己做出选择。
(责任编辑:李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