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7月份发电量达6047亿千瓦时,发电量同比增长为8.6%,比6月增加3.4%。同时,2017年7月单月发电量规模创有史以来新高,发电量同比增速创下2015年1月以来新高。与发电量对应的是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根据统计数据,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60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当月全国日发用电量7次刷新纪录。
发电量作为反映我国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一直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发电量数据一出,有市场观点认为这再次佐证了我国经济正处于复苏阶段的判断。我们认为,2017年7月发电量同比大增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主要与近期各工业品因价格上涨导致的供给增加有关。同时,发电量和工业增加值之间的背离,以及2017年以来发电量季度同比增速下降值得关注,三四季度GDP或许会出现回调。
一方面,单月同比通常波动较大,且容易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从历史数据来看,通常7月份和8月份单月同比数据会出现较大波动。尤其是像今年一样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发电量出现激增的概率很大。这一点发改委在全社会用电量数据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已确认。另一方面,发电量累计同比数据并未大幅上升。2015年底开始,发电量累计同比数据持续上涨,到2017年2月进入平台区。2017年2月至今,发电量累计同比维持在6%-7%区间之内。7月份累计同比为6.8%,比6月份增加了0.5%,大大低于单月同比增速的增加值,且与3月6.7%的累计同比增速基本持平。
如果考察发电量数据与其他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2017年7月发电量同比大增或许只是一次短期的波动。历史数据表明,发电量当月同比数据与工业增加值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很高,且存在比较明显的同步关系。但是,2017年7月份,发电量和工业增加值的表现却出现了背离。7月份发电量当月同比较6月增加了3.2%,而工业增加值却较6月减少了1.2%,且创出2017年的最低点。
这种背离直接指向工业增加值在2017年7月份出现了结构性变化,即高耗电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更快。通过计算可知,发电量与制造业增加值相关性并不高,仅为0.5左右。但是,发电量与原煤、焦炭、生铁、粗钢以及铝等主要工业品产量相关性很高,均在0.95以上。不难发现,这些主要工业产品在2017年至今,特别是4月份以来都出现了比较显著的价格上涨,且以钢铁和铝材为主。截至2017年8月18日,螺纹钢现货价格已经较2017年4月份的低点上涨了15.3%,较2017年初的价格更是上涨了23.5%,钢坯则是较年初上涨了36.3%;铝锭的现货价格较年初上涨了21.6,而铝的期货价格则较年初上涨了近30%。
一般来说,价格上涨会直接带动企业增加产品供给,但受供给侧改革的影响,相关产品供给的增加受到了较大抑制。即便如此,钢铁产品价格大增也直接刺激了粗钢产量的增加。2017年7月份,粗钢产量当月同比增长10.3%,比6月增加4.6%,同比数据创下2014年以来的新高。作为典型的高耗电工业品,铝材在2017年7月份的产量同比增速更是达到了17.4%,比6月增加4.4%,创下2014年9月以来的新高。因此,除了季节性因素外,7月发电量当月同比增速增加也是上述工业品产量增加的直接反映。这一点也可以从用电情况得到佐证。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17年7月份,二产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1.8%,用电量同比增长9.7%,比6月的同比增速高出4.3%,是最大的拉动因素。
如果从更长期来看,发电量数据的表现已经预示GDP或存在回调的压力。通过考察历史数据可以发现,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速一般要领先季度GDP同比增速一到两个月,两者存在比较稳定的相关性。利用发电量季度同比的拐点可以比较理想地预测GDP增速的拐点。例如,2015年第三、四季度发电量同比连续出现下降,GDP则于2015年第四季度和2016年第一季度出现下滑。本轮发电量同比增速回升始于2015年底,在2016年底已经达到顶峰,2016年第四季度当季同比增加8.7%。随后,在2017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出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下降,2017年二季度发电量当季同比增加值回落至6.6%。如果上述历史规律依然保持稳定,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GDP同比增速在2017年三季度和四季度面临回调的压力。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