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好”字当头打造“青岛质量”

  • 发布时间:2015-08-31 10:31:49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

  质量是21世纪发展的主题,标志着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凝聚着一座城市的灵魂和核心价值。山东青岛市作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港口城市和“一路一带”综合枢纽城市,有着优秀的质量传承和质量文化底蕴,青岛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始终把质量发展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居民健康生活的战略性举措来抓。特别是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启动以来,青岛市牢固树立质量优先发展的工作理念,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质量工作模式,致力让“青岛质量”成为国内、国际市场的标杆,将“青岛质量”的品质传递到全国、全世界,为质量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 刘天娇 本报记者 朱文达

  新中国成立后,青岛市轻纺工业在全国有“上、青、天”之美誉;

  上世纪80年代,青岛市在全国较早开展了培育工业名优产品、争创“青岛金花”活动;90年代,青岛市突出发展品牌经济,催生了海尔、海信、青啤、青岛港等一批品牌企业;

  进入新世纪,青岛市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走出了一条以质量带动品牌、以品牌振兴产业、以产业促进发展的品牌城市之路。

  青岛市质量基因优秀、底蕴深厚,质量文化传承和质量工作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其改革开放的前进脚步。地处山东半岛的青岛市,拥有一个国家级新区,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是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港口、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同时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15个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十二五”开局之年,青岛市政府明确了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以及社会、文化、城市和政府自身建设等多个方面全面创造“青岛质量”。提出要以质量引领发展,要以质量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质量冲破资源要素的硬约束,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2014年以来,青岛市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契机,积极推动“三个转变”,落实中国质量大会精神,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坚持“好”字当头,坚定不移地打造科学发展的“青岛质量”,实现了再突破和再提高。今天的青岛,正围绕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全面深入实施城市创新战略和质量强市战略,以质量促转型、以质量促发展,推进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打造率先科学发展的青岛品牌、青岛标准和青岛质量,努力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使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大处着眼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常态化

  “定期、常态化地审议重大质量强市建设决策、研究质量强市深入发展、突出质量强市建设的特色和有效性,已成为青岛市各级各部门的自觉行动。”青岛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2014年,青岛市人大首次将质量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进行督导和视察,提出将质量强市工作制度化、长期化的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的要求,以质量促发展、以质量促转型,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质量强市建设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青岛质量”工作模式。

  青岛市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这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加快推进法制化进程,在质量强市建设中,依托于法律法规的支撑,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质量强市战略的不断深化,青岛市也加快了质量强市工作法制化进程。记者获悉,青岛市人大常委会把质量工作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将《青岛市质量发展条例》列入2015年立法调研计划。在探索质量强市法制化的基础上,青岛市政府不断加大推动力度,坚定执行“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建设质量强市意见和年度推进计划等政策措施;质量发展经费额度占年度一般预算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两年来,相继出台了《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双模驱动”工程的意见》等新政策、新措施。城阳区、崂山区、市北区、即墨市和平度市等区、市政府通过设立政府质量奖、创新质量工作绩效考核、加大区域特色品牌培育力度等措施,切实把质量强市建设列入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

  同时,该市还充分发挥质量强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发改、城建、交通、经信、农业、质监、工商、食药、商务、检验检疫和公安等部门,不断加强配合、协调联动,积极开展“食安青岛”“企业信用建设工程”“建筑精品工程”和“食品药品民生工程”等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了统一、协调和信息共享的质量监管工作机制和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全市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培育“专精特新”示范企业97家;新认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累计453个。去年,标准化资助奖励项目数量同比增长33.03%。其中,国际标准13项、国家标准91项,国家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4项、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1项、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2项……这些都是在青岛市政府引导下,“企业主动”机制建设的成效。通过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采用先进标准、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等政策措施,以及开展“千家企业学标杆,提升质量促转型”等活动,该市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参与质量的积极性、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主动性。

  为了传承青岛质量文化发展,该市还强化文化引导机制,大力倡导质量文化建设,广泛发动群众,共同创建青岛城市质量精神。通过各种渠道,集聚全市人民智慧,确立了“创造、守信、品质、卓越”的青岛城市质量精神,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宣传,逐步让质量文化渗透到全社会,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有效精神动力。此外,还积极开展3.15、质量月等群众性质量活动,让广大市民一起参与质量、一起宣传质量,营造“人人关注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的良好氛围。

  细处着手促进大质量工作体系完善化

  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工作以来,青岛市不断完善以质量安全、技术支撑、质量诚信为基础的大质量工作体系。通过严格监督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义务和社会责任,加大对重要工业品、农产品、食品和特种设备的监管力度,实行质量追溯、产品召回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质量安全整治力度。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检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机制,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质量安全等突发事件。全市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质量安全事故。

  同时,不断强化质量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结合该市产业发展特点,按照国际接轨、国内一流的标准,高水平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全市已建成7个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为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提供了有力保障。青岛国家质检中心基地二期、东北亚标准及技术法规共享平台已投入使用,投资5.8亿元的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中德生态园国际标准化综合示范园区正加紧建设,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全面、接轨国际”的质量技术支撑体系,大幅提升了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能力和水平。

  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也被青岛市纳入大质量工作体系。政府20多个部门建立了以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登记、税务登记、保险业务理赔等为载体的信用资源互通共享信息平台,实现了客观、公正、公开地反映企业的质量信用状况,制定实施了质量信用“黑名单”通报制度,引导全市形成“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质量信用监督机制,督促企业注重质量信誉,培育诚实守信的质量文化。

  实处着力注重大质量工程系统化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能够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落实主体责任,引导企业提升质量创新能力,是我们的着力点之一,目前成效初显。比如海尔的‘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全流程并联云交互,用户主动参与交互体验评价,这一创新做法使整个企业变为开放的创业平台,员工变为自主创业者、合伙人,听从用户指令,在直接受用户评价机制驱动下自主经营主动创新。目前,这种模式我们正在推广中,对全面优化和升级全市质量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青岛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市实施的“双模驱动工程”,将把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和海尔“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作为重点,采取明确措施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同时制定“双模驱动工程”工作目标:培育50家标杆企业、导入500家企业、培训3000名一线工人。通过不断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完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为目标的大质量提升工程,青岛市形成了一批质量过硬、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产品,使“品牌之都”成为青岛的靓丽名片。

  此外,该市紧紧围绕放、管、治做文章,不断完善“政府统筹协调、部门依法监管、企业落实责任、社会共同监督”的工作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注重抓好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双落实,严格质量执法,打击假冒伪劣,坚决守住质量安全底线。农产品和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持续向好,食品药品的合格率、抽检率和群众满意度,创历史最高水平。

  为重点解决服务企业规范化水平不高、品牌意识不强以及质量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该市大力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切实实施《青岛市服务业标准规范编制和实施工作方案》,两年共完成全市112项服务业标准规范的编制和修订,使标准规范基本覆盖了全市服务业的主要行业。同时,还开展试点示范工程,每年选择2~3个行业、20~30家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开展试点,通过典型示范和以点带面,向全行业推广。物流、旅游、卫生、金融等骨干服务行业的服务品牌价值和效益大幅提升,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明显提高。

  工程质量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青岛市以实施工程质量两年治理行动为契机,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突出五条质量红线管理,强化“4个重点”(质量标准化管理、常见质量问题专项治理、专业分包管理、两个基础行业管理),创新“4个举措”(现场质量快报、分户验收复核、专家参与管理、质量投诉公示),确保了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推动该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自主研发了在国内具有先进水平的青岛市交通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实现了全天侯实时对质量动态进行监控,城市地铁、城际铁路、青连铁路、一批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建设进展顺利。

  “作为岛城一个普通市民,我切身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我们也正享受着‘质’的提升带来的幸福感、安全感。”青岛市民陈女士的感受,在反映质量水平的一组组数据一项项调查中,得到了印证。工业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房屋建筑、市政工程、交通工程和水利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保持100%;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6.5%、药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均为历史最高水平。品牌城市建设不断发展,海尔集团荣获首届中国质量奖,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两个、中国名牌产品68个、中国驰名商标82个,品牌数量继续居全国和全省同类城市前列,品牌企业经济规模占全市工业总量的半壁江山。全市万元GDP能耗和水耗持续下降,一二产业保持平稳、健康、持续发展,服务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成为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之一。海尔物流公司等5个项目被确定为全国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骨干服务业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用更少的资源消耗实现了更有质量的发展。此外,全市组建了11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84%和35%,创历史新高;东北亚标准及技术法规共享平台正式投入使用、中德生态园国际标准化综合示范园区正加紧建设,全市共承担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24个,拥有国家级质检中心7个,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同时,公共服务质量、文化质量、环境质量等也在稳步提升,市民质量满意度指数不断提高……青岛市通过开展质量强市,深化实施“质量为民”工程,全面提升了质量安全水平。

  “质量强市,是工作,更是战略。事关青岛科学发展,事关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事关民生幸福。质量强市的每一项措施、每一个环节,最终都落实到了群众衣食住行的里里外外、柴米油盐的方方面面上,成为促发展惠民生、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载体,质量应成为青岛转型发展的核心内容。今年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开展‘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的‘三创’行动重大决策。而实施城市创新战略、做好‘三创’工作,更需要质量、标准化、品牌作为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创新发展和质量引领也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劲动力。”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广正告诉记者,当前,青岛市正在积极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建设,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青岛必须以更科学的态度贯彻质量,以更有力的举措提高质量,充分发挥质量在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改善民生、保障安全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努力创造青岛质量,率先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化的质量强市,使青岛市真正成为全国质量工作的标杆城市。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