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规范融资渠道 动态管理杠杆
- 发布时间:2016-01-11 01:30:31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李乔宇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9日在第二十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应坚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方向不变,在制度方面仍应继续推进注册制。同期发布的《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2016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提出,我国资本市场正在迎来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股票市场的估值功能增强,通过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估值定价有了制度基础。资本市场将呈现良好景象,资本市场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将得到更好发挥。
注册制推出应以稳妥为前提
吴晓求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改革提出了多项建议。他表示,不能因为出现危机就停止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方向不能变;应深刻理解注册制推出的原因和附加条件,避免此前熔断机制所出现的问题。注册制改革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完全透明度,二是建立匹配的权责机制,三是制定流程清晰的标准。
“应规范融资渠道,形成动态的杠杆管理。”吴晓求表示,资本市场没有杠杆是不可能的,一定会有杠杆,可以允许杠杆,但是杠杆要有周期。吴晓求还指出,要建立更加市场化的交易制度。要处理交易风险,不能因为保护风险而把重大的交易风险忽略了。要强化市场监管的独立性,调整监管的重心。
《报告》对此表示,发展资本市场顺应了现代金融变革的基本趋势。大国金融的核心标志是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的国际中心地位。发达、透明、具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资本市场是中国大国金融的基石。改革现行的金融结构唯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针对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报告》认为,将要建立和实施的注册制具体制度规则都是过渡性的安排,并表现出明显的渐变性特征。在新《证券法》颁布后,还需根据上位法要求和实践的情况对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作相应修改和完善。注册制的推出应当以稳妥为前提,重视市场的稳定运行,预计在相关制度准备工作完成后,注册制会在2016年成行。《报告》表示,相较于核准制,注册制市场化、法制化程度更高,着力理清监管边界,突出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建立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披露规则,强化法规制度的威慑力,致力于维护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升市场约束力,强化市场主体自律。
《报告》还建议动态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法律制度。据介绍,目前合规机构投资者继续发展,沪港通已经运行满一年时间,深港通也将开通,沪伦通正在探讨,中国内地市场与其他境外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有逐步扩展趋势,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已经启动,为资金跨境双向流动增加了新渠道。跨境投融资活动日趋活跃,跨境证券投资服务、跨境监管执法合作也必须跟上,需要建立完善相应的制度规则。要求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法律制度动态完善。
资本市场将继续吸引增量资金
在全社会资金供给总量相对充裕的情况下,资本市场的发展将继续吸引社会资金流入。《报告》表示,中国股市回归常态以后,依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会继续释放财富效应,加上人民银行继续降准降息以及其它宽松措施的预期和政策的引导,股票市场将吸引场外增量资金持续进入。
据分析,2016年原有的资金渠道,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保障基金、融资融券、QFII、RQFII、沪港通等,总体上将继续保持资金流入的趋势。在管理层清理、整顿、规范股市“杠杆”的形势下,被清理场外配资中的一部分资金也会通过私募或公募资金、资管等渠道再次进入股市。预计2016年会有3000亿到1万亿元资金进入股市,7000至8000亿元资金进入交易所债市。
全球性股票指数考虑中国因素的动能也将进一步增强。《报告》表示,尽管2015年中国A股最终未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但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旗下富时罗素正就将A股纳入富时(FTSE)新兴市场指数事宜积极推动。随着A股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A股纳入MSCI和FTSE指数是迟早的事。彼时境外投资者必将进一步加大A股配置,则可能引发更多境外资金流入。
《报告》认为,2016年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总体上较2015年显著增加。交易所市场资金供给总量在3.1万亿至3.9万亿元水平,其中,股市1.6万亿至2.3万亿元,债市1.5万亿至1.6万亿元。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