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证券 > 证券要闻 > 正文

字号:  

A股持续地量怎么看:不缺钱缺信心

  • 发布时间:2015-10-10 03:36:03  来源:人民网  作者:汤亚平  责任编辑:张少雷

  通常而言,股价在下跌过程中缩量是正常现象。可是,一段时间以来,A股出现一种极端缩量的诡谲走势:跌也缩量,涨也缩量。

  涨时投资者惊呼:个股精彩、奈何无量;跌时投资者还茫然:为何只见地量,不见地价。普通投资者屡屡抱怨:都说股市里量是最不骗人的,眼下不知道如何判断量价关系。笔者一直跟踪此轮A股量价关系出现的新问题。

  持续缩量体现三点共识

  有人说持续缩量就是大家在等待,也有人认为与其说是等待不如理解为共识,大家共识觉得市场机会还没到来,自然都开始观望,不愿意进场。共识一旦达成,就不容易改变。目前来看,极端缩量至少体现三点共识。

  共识一:杠杆牛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以来A股持续大幅震荡的同时,成交量急剧萎缩。沪深两市成交量从今年5月28日录得2.36万亿元的峰值后急剧萎缩至9月30日的3712亿元,其中沪市单日成交1566亿元,深市单日成交2146亿元。两市单日成交额最大减少近2万亿元,只剩下高峰期成交额的一个零头。自6月中旬以来的股市下跌,沪深两市市值蒸发已经超过30万亿元。

  与此同时,随着A股下跌两融余额也呈现下行态势,去杠杆化日益明显。截至今年8月31日,两市融资余额为10559.61亿元,较7月减少2794亿元。进入9月,两市融资余额进一步降至万亿以下。截至9月29日收盘两市两融余额降到9210亿元,再创调整在来的最低位。这个数字,与6月融资余额高峰时2.27万亿元相比,大幅减少60%,而同期上证指数下跌超过40%。有人预计两融余额万亿以下的区间是新一波“降杠杆”的最终目标区域。现在看来,两融余额高峰期已成历史,投资者风险偏好持续下降。相反中期调整未完,与国际成熟比较,A股市场两融余额仍有下降空间。

  从时间节点看,第二轮缩量开始于2015年8月26日,这一天上证指数创出2850.71点的新低,从此股指进入横盘整理,截至昨日已有26个交易日,在此期间成交量出现持续萎缩。仔细观察,大幅缩量的主要是指标股。这种情况在9月份更加突出,9月2日晚,中金所公布大幅限制日内开仓规定,就此开始,股指期货日成交缩去99%,沪市同时大幅缩量。它揭示了一个秘密:极端缩量凸显空头“武功”被废。

  共识二:存量博弈成常态。目前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增量资金推动的上涨行情已不存在,但存量博弈的波动行情会延续。

  考察量能变化,离不开换手率分析。历史上中国股市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主要股市,A股市场在较为冷清的年份换手率都要超过200%。按今年上半年的活跃交投,年换手率要超过300%,而全球主要市场的换手率大多不超过100%。

  应该指出的是,由于互联网高频交易发展迅猛,发达国家市场的成交量和换手率近些年也有抬高趋势。根据TABB Group数据,美国证券市场上高频交易量所占份额从2005年的21%上升到2009年的61%。

  新兴市场换手率都较高,台湾地区在上世纪股市热潮时期换手率一度也雄冠全球,达到700%,目前基本只有80%左右。从较长时期来看,随着沪港通、深港通开通,A股换手率也应该会逐步回归到世界主要成熟市场的一般水平。

  目前,A股市场虽然量能萎缩,但换手率还不到历史上极端底部低迷的换手率。事实上,管理层对增量与存量关系也有了新的认识。

  多年来,“流动性决定论”成为市场的投资理念,流动性思维取代了治市思维,对流动性和资金引进的重视远胜于对资本市场的治理。对于股市的涨跌逻辑,长期以来,投资者总是习惯性地用流动性的因素来解释,注入宏观调控、货币紧缩、大小非减持、新股频发、增发募资,这些流动性因素,似乎成为股市涨跌的主宰。这就是所谓“资金市”。

  近年来,管理层也积极开拓和吸引增量资金入市:鼓励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公司等现有机构投资者增加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比重,积极推动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增加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加快引入沪港通、深港通等融合机制。

  经过这场杠杆市破灭的反思,目前管理层思路已经明确:流动性思维并不能带来流动性,而且单纯依靠引入流动性也不会真正激活股市存量,只会让大量的流动性作壁上观。以治市思维取代流动性思维才是激活A股市场存量股票的路径。只有长期坚持信息披露为中心、打击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完善新股发行改革、严格退市制度,引领A股市场走出目前的“囚徒困境”。

  共识三:缩量不是缺钱而是缺乏信心。节后市场最大的特点还是缩量,周五上午沪市半天成交1366亿,跟节前的成交量萎缩没有根本区别。有投资者认为,将缩量归结于缺钱,这只是表象,其实中国股市从来就没缺过钱,说到底还是信心问题。

  信心缺乏一方面是趋势使然,目前30日、60日、120日线趋向空头排列。上证指数60天线估计下周就会击穿年线,深成指的60天线已经在节前击穿年线。这就告诉我们的其实就是趋势压力加重。在这种状态下,想要酝酿反弹也不会一蹴而就。

  另一方面,市场信心需要很长时间自我修复。造成投资者股灾“后遗症”无疑是去杠杆。监管层重拳清理杠杆,尤其是场外违法配资,这对中国股市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自然是好事。但短期来看,对股市去杠杆引发暴跌踩踏事件,这无疑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阵痛”。目前,能够同一市场认识的只有深化改革。只有强有力的推进改革,才能维稳中国经济,才能完善股市制度,才能重燃投资者信心。投资者还必须明白,改革也是慢变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长期来看依然值得期待。

  极端地量凸显两点分歧

  分歧点一:3000点附近磨底成功?上证指数中期调整,最大特点是缩量。第一个平台的地量在4500亿元至3500多亿元之间,对应点位在3700点附近;第二个平台的地量2500亿元至1500亿元,节前极端地量在1500亿元左右,对应点位在3000点附近。节后沪深两市量能有所回升,沪市连续两个交易日成交额逾2500亿元,已经接近上一次沪市创下2651亿元的地量,时间是2015年2月25日。

  主张磨底接近尾声者认为,这种交投十分低迷、量能极端萎缩,使市场情绪落入底谷时,往往预示着一个新的起点。事实上,随着今年“2.25”极端地量出现,本年度最有价值的,冲击5178点的一波牛市行情悄然启动。

  持反对意见者认为,从6月大盘完成筑顶回调的过程中,市场资金一直处于净流出状态。截至9月25日,节前市场前三个完整交易周共有3135亿元资金流出股市,为连续第三周净流出;证券保证金净流出1554亿元,为连续第四周净流出。节后两个交易日,资金出现净流入,但是,增量资金流入较小,依然不具备反转条件。整个9月份,上证综指几乎都在3000点至3200点箱体运行。3100点中轴至3200点箱体上沿有着巨量套牢盘,以目前的量能是不可能向上突破箱体。至于未来短期走势,一要看外围股市,二要看A股整体10周线的改善情况,在没有足够修复之前,只有超跌才对大多数人来说有意义。那么,就不排除A股会再下一个台阶,打造第三个平台,成交金额会出现在1000亿元至1500亿元之间,对应点位2500点至2700点。

  分歧点二:后杠杆时代靠什么上涨?A股必然不会也不能重回“杠杆牛”的老路,后杠杆时代靠什么上涨?一种意见认为,杠杆牛结束,而改革之牛、转型之牛犹存。去杠杆之后,市场呼吁“慢牛”。慢牛有待长期买方力量的形成,需要一个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且买方与该环境形成正反馈。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成长股,以国企改革为代表的题材股,仍是首先投资标的。但也有人认为,未来的市场将不会再是杠杆牛,而是回归基本面、回归价值投资的因素。好股票要涨,高估的股票会亏。

  持不同意见则认为,3000点附近已经横盘了26个交易日,底部不可能在这样一个大平台上出现,即使是底部也要踩上一脚才启动。本周只有两个交易日,下周突破3250点箱体上轨的可能性很小,回调压力不断增大。悲观者更认为,牛市已不复存在,A股已进入熊市。在中国经济放缓预期、美国即将启动加息背景下,未来只有超跌反弹,不具备反转条件。进入第四季度,机构的流动性又将面临着挑战与考验,年底的资金面紧张预期也就增强,像样的反弹可能出现明年春季。周五,煤炭有色板块上涨或许预示超跌反弹接近尾声。分析人士建议,投资者宜轻仓博反弹,波段操作,及时止赢,积小胜为大胜。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