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市发审节奏趋缓 IPO“堰塞湖”或再现
Wind统计数据显示,10月至今,共有21家申报科创板的企业通过证监会注册拿到批文,而整个三季度则有56家企业取得在科创板的IPO批文。创业板四季度同样有21家企业拿到批文,三季度则有45家。
12月8日,上海合晶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赛克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艾索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原本计划冲击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放弃,主动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
与上述三家企业一样,在深交所创业板谋求上市的合肥东方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中冠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于同日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
一天之内5家公司撤回IPO申请属实罕见。而据Wind数据显示,仅今年四季度在IPO过程中出现终止审核情况的企业就达到23家,占到全年总数的43.40%。
另一方面,自9月4日后,证监会每周下发的批文数量也均为个位数,12月第一周仅有10家企业拿到了批文。
“上市节奏放缓,审核环节趋严”,已成为采访中券商投行、投资机构和企业的共同感受。
资料图。
IPO审核严把入口关
“这种感觉已经有两个月了”,对IPO市场上市节奏放缓、审核趋严的情况,有国内某大型券商投行业务人员表示。
从Wind统计的数据来看,截至目前,今年四季度在IPO过程中出现终止审核情况的企业就达到了23家。相比之下三季度有18家拟上市企业终止审核,上半年则只有12家。
“这种终止审核多数都是企业主动撤回申请,但所谓的主动撤回往往都是被迫的。”上述投行人员表示,近期发行企业选择主动撤回,有可能是因为经营环境或形势变化而导致不符合发行条件,有可能是因为举报或者监管现场检查或督导发现了重大问题,也有可能是审核过程中一些问题不能得到合理解释。
“整体而言,证监会和交易所传达给我们‘一方面放开入口,一方面严抓监管’的态度,严把入口关。”有国内中小型券商投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有市场传言“深交所对多家投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各自近期拟申报的企业,最近一年净利润不得少于5000万元”,而此前该指标为近两年净利润之和达到5000万元。
不过,对此,采访过程中相关券商投行业务人员均表示并未收到这样的“窗口指导”。
“个人觉得可能性不大,刚申报和刚过会的,都有不到5000万利润的,所以这个所谓的隐形门槛并不存在。”有北京地区资深投行人士表示。
更有接近交易所投行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消息不实”。
对于IPO审核趋严的问题,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则表示,并非交易所审核趋严,而是企业自身质地存在问题。
他表示,科创板及创业板实施注册制以来,存在一些企业本身并不完全符合板块上市条件,或未做足上市充分准备“抢跑”的情况,在审核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也有一些项目是投行没做好,投行项目组的执业水平不够或者执业效果不好,但因为注册制到来就加速了上报节奏。”
“科创板和创业板都有一些公司,是发了现场督导通知,交易所还没去现场,就撤材料了。”王骥跃称。
新股上市节奏放缓
相比证监会及交易所审核端的从严态势,新股上市节奏放缓的趋势则更为明显。
“个人感觉科创板、创业板速度放缓得更为明显一些,之前科创板经常单周发两次批文,现在一周一次基本稳定在3家。创业板市场也是,10月之前多的时候单周可以发6家批文,现在也是3家。”有北京地区股权投资机构负责人表示,“不过10月之后,批文更多是保持着每周不到10家的节奏,并没有进一步下滑。”
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0月至今,共有21家申报科创板的企业通过证监会注册拿到批文,而整个三季度则有56家企业取得在科创板的IPO批文。创业板四季度同样有21家企业拿到批文,三季度则有45家。
实际上,不仅是批文数量整体下滑了“一档”,从企业等待批文的时间来看,上市节奏放缓的趋势也十分明显。
以创业板企业为例,整个四季度,企业从提交注册到拿到批文平均耗时59天,相比之下,三季度平均耗时不足19天。科创板企业成功注册花费的时间则更长,四季度企业从提交注册到拿到批文平均耗时66天,三季度平均耗时42天,今年上半年则平均47天。
对于上述新股上市节奏放缓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需要从IPO市场整体看待。
Wind统计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已有357家企业成功在A股上市,合计募集资金4386亿元,无论是上市企业数量还是募资数量均创下新高。相比之下有科创板加持的2019年,也仅有203家企业完成了A股IPO,合计募集2532亿元。
“今年只是过会的企业就有540家,努努力600家也不成问题。因此目前批文下发的速度是放缓了,但审核端速度还是照旧,维持在每周20家每月80-90家的审核节奏。如果全都火速拿到批文,对市场也会造成不小的冲击。”有北京地区资深投行人士表示,目前来看,2020年虽然有大量新股上市,市场指数整体依然运行平稳,“但监管还是要考虑后续问题,对上市节奏进行管控。”
上述接近交易所的投行人士也表示,审核端的从严把关,也能起到控制新股节奏的作用。“交易所往往会通过现场检查的方式,缓解排队企业过于集中或过多的问题,因为现场检查的时间不列入6个月的审核期。主要会针对卡着申报条件上市的企业以及交易所觉得存在潜在问题的企业进行现场检查。”
实际上,注册制下的IPO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堰塞湖”。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目前A股市场中处于受理、反馈、问询阶段,以及通过发审委或上市委审议的拟上市公司就多达679家。其中又以科创板和创业板数量最多,分别达到191家和302家。另外,科创板及创业板仍有50家企业已提交注册,等待批文,创业板更有71家企业处于中止审查状态。
王骥跃指出,现阶段资本市场,加大直接融资比重相比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为优先。“制度可以不断完善,没要求一步到位,也没有定量的衡量指标,但是直接融资规模是可以定量考核的。所以政策上,会以稳定发行节奏优先,注册制堰塞湖可能需要二级市场回暖来消化,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券业冷静看待IPO新形势
不过,对于企业IPO而言至关重要的券商投行部门,上市节奏的放缓并不是好事。
从统计数据来看,券商投行已为注册制所能带来的IPO大年储备了相当多的项目。除上述已申报IPO,但并未取得批文的800多家企业外,还有近2000家企业处于辅导阶段。其中明确表示申报创业板上市的有126家,拟申报科创板的61家,主板与中小板合计仅有22家,余下1750家企业尚未决定拟上市板块。
“拼项目数量,拼人才,今年各家券商都把投行业务的发展和注册制绑定,想要通过招人做大股权业务。”上述北京地区资深投行人士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就有超过40家券商发布投行部门招聘信息,以承做岗位为主,也包含承揽、质控、发行等岗位。而头部券商中,以中信证券为例,据其内部员工介绍,算上分公司人员,整合广州证券之后的中信投行部门员工有接近2000人的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证监会修订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调整保荐代表人资格管理,取消保荐代表人事前资格准入。保代资格门槛中最重要的“保代考试”和“项目协办人经验”也均被取消。
“现在保代的资格不像以前那么难取得了,已经不缺签字的保代了,但缺少有充足经验能够带队的投行人才。”上述资深投行人士称,优质投行人才多数掌握在大券商手中,中小券商投行只能大幅招聘经验一般的保代,以应对注册制带来的新股扩容。“现在发行节奏趋缓,头部券商根底深厚受影响不大,中小券商如果年内盲目在人员上扩容,成本上会面临一些困境。”
不过,上述中小型券商投行相关负责人也指出,注册制下新股上市速度已经明显加快,目前稍微暂缓,但整体推行全面注册制的方向不会改变。“阶段性的控制节奏是有可能的,但不会‘开倒车’,券商投行仍有发力空间。”
另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门相关负责人也指出,IPO节奏放缓,并不妨碍投行部门将相关人力在再融资项目上“铺开”。“2020年是再融资‘解冻’的一年,预计明年的融资规模不会比今年逊色。”
(责任编辑:张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