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胶纤维行业长时间的低价周期让从事粘胶纤维生产50多年的南京化纤遭遇了巨大的经营压力。数据显示,2019年度南京化纤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1亿元,2020年一季度亏损3617.63万元。
业绩压力下,市场对于南京化纤“以粘胶纤维主业为基础,发展第二主业”的呼声再启。有投资者通过互动平台就公司2017年制定的“到2020年实现新产业产值占比达50%”的目标提出询问。公司董事会秘书陈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的转型思路非常明确,以粘胶纤维主业为基础,抓紧实施新项目建设,促进纤维素纤维主业提档升级,实现战略转型。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并购业务,改变公司产业结构单一现状,尽快实现‘双轮驱动’发展。”
产业结构逐步“瘦身”
成立于1992年的南京化纤是南京“国资系”上市公司,前身为1964年建成投产的南京化学纤维厂。公司原有主业包含粘胶纤维、房地产、现代服务业等板块。2014年按照国企退出一般商品房开发的要求,南京化纤通过国有产权公开挂牌方式转让所持南京金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70%股权,退出房地产板块。
资料显示,2015年南京化纤将所持有的南京金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70%股权公开挂牌转让实现一次性投资收益4.98亿元,而2016年度无该项收益。2016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64%,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0.9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80.03%。2017年至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07亿元、9.91亿元、6.58亿元,其中粘胶纤维业务收入达13.5亿元、7.45亿元、4.88亿元,占比达84%、75%、74%。
“房地产业务对于企业整体的专业化能力、资金量的要求越来越大,尽管利润越来越高,但实际上房地产的风险也越来越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现实来看,退出房地产业务让南京化纤没有赶上这几年房地产的大涨走势,利润方面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但是总体说的,以南京化纤的体量来说,房地产业务的发展是不可持久的。”
除剥离地产业务外,2018年公司还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出让所持兰精(南京)纤维有限公司30%股权。同年10月26日,公司还关停了粘胶长丝生产线,2019年公司不再具备粘胶长丝生产能力,粘胶纤维板块仅剩粘胶短纤业务。
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网显示,南京化纤于今年5月19日公开挂牌出让旗下南京法伯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公司业务体系继续收缩。
“这块主要还是为了落实公司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产,以足够的资金来发展主业。”采访中,陈波告诉记者。
“新赛道”亟待开启
脱离了地产业务的支撑,“瘦身”后的南京化纤主业主要覆盖粘胶纤维及自来水业务,其中自来水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例不足5%,粘胶纤维业务独撑公司整体业绩。然而,粘胶纤维行业近年来价格大幅波动,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
申港证券研究显示,粘胶短纤行业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下行周期,特别是经过2017年至2018年大规模产能投放后,行业一度处于亏损状态。
2019年,纺织品出口不畅,粘胶短纤下道企业开工率大幅下降加速了纺织原料价格的下跌,纺织原料价格跌幅均超过10%。其中,粘胶短纤每吨售价更是由2018年末1.32万元下跌至9200元,跌幅近30%,创下20年来的低位,短纤产品销售困难,生产厂家库存已达极限,纷纷减产、停产以降低损失。
全球纺织网统计数据显示,粘胶短纤的价格仍在低位徘徊,截至6月16日,粘胶短纤价格已下跌至8800元/吨,较2011年历史高位19800元/吨下跌近56%。
受行业波动影响,2017年至2019年,南京化纤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3亿元、620.72万元、-1.31亿元。最新披露的一季报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公司长短丝销售大幅下降,一季度营收6359.68万元,净利润为-3617.63万元。
国企改革既要“瘦身”,也要强体。今年6月初,南京化纤曾停牌筹划收购上海越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的事项。不过因交易涉及部分不确定因素,较难在较短时间内明确并形成具体可行的方案以继续推进此次资产重组事项,重组一事已宣告终止。
“如果仅把产品局限在常规品种的竞争上,这是一种低效率的竞争。”采访中,陈波告诉记者,“公司转型的任务确实比较迫切,我们转型的决心也很坚定。目前主业方面按照规划,公司正在抓紧建设年产10万吨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莱赛尔)项目的一期工程4万吨/年莱赛尔纤维项目,预计2020年底建成投入试运行。”
“莱赛尔纤维属于第三代粘胶短纤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绿色环保,产品性能好,使用后可自然降解,是 21世纪‘绿色纤维’,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较好的盈利前景,是粘胶纤维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陈波告诉记者,“除主业提档升级外,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并购业务,改变公司产业结构单一现状,尽快实现‘双轮驱动’发展。”
“从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粘胶纤维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南京化纤急需改变单一主业往第二主业突围。方向是对的,在实际操作中,我建议还是在自己熟悉的相关领域,寻求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业进行突破。”采访中,盘和林对公司转型一事提出建议。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