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海龙保壳战胜算几何 前3季度亏2.46亿
- 发布时间:2015-11-04 07:44: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杨菲
图片来源(资料图)
时至11月,留给ST公司的“保壳”时间所剩无几;三季报中依旧报亏的惨淡业绩,更是为这场“战役”的胜负结局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
刚刚从中国恒天手中接掌*ST海龙(000677)的兴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兴乐集团”),为保住耗资10.38亿元“买”来的“壳”,不得不将除博莱特51.26%股权、对博莱特负债之外的全部资产和负债“打包”出售,以减轻上市公司的经营负担。
然而,-2.46亿元的前3季度净利润,还是让“保壳”成败充满悬念。
破釜沉舟
数日前收官的三季报,让市场对这家2013年亏损2.61亿元,2014年亏损4.3亿元,2015年前3季度续亏2.46亿元的ST公司充满担忧。值得庆幸的是,*ST海龙于9月份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的相关资产,终于在日前有了接盘方。
2日晚间,*ST海龙发布重大资产出售报告书称,根据北交所公开挂牌转让的结果,此次除博莱特51.26%股权、对博莱特负债之外的全部资产和负债的交易对方确定为尚龙投资,最终交易价格确定为1元。
公告显示,本次拟出售资产总资产评估值为20.94亿元,总负债评估值为22.66亿元,净资产评估值为-1.72亿元。
虽然仅能“增收”1元,但这次交易对于*ST海龙而言意义非凡,可谓破釜沉舟甩掉了一个大包袱。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净资产方面,截至2014年末、2015年7月末,*ST海龙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为2.11亿元、908.83万元。通过本次交易剥离亏损业务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在2014年末、2015年7月末则为2.84亿元、2.80亿元,分别较本次交易前增加34.65%、2977.53%。
在与“保壳”成功与否息息相关的净利润方面,本次交易前,*ST海龙2014年、2015年1至7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30亿元、-2.05亿元。通过本次交易剥离粘胶纤维业务后,其净利润则分别为377.66万元、265.81万元,比本次交易前增加100.88%、101.30%,将实现扭亏为盈。
同时,公司2014年、2015年1至7月的基本每股收益也由-0.50元、-0.24元,变更为0.0044元、0.0031元,增加100.88%、101.29%。
腾笼换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重大资产出售,除剥离亏损资产实现净资产及净利润双双大增外,也是*ST海龙新主兴乐集团的“腾笼”之举。
作为我国粘胶行业的代表性企业,近年来,在下游需求持续低迷、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全行业普遍亏损的不利境遇下,*ST海龙连年巨亏,甚至“逼走”了前大股东中国恒天。
导报记者注意到,中国恒天入主*ST海龙以来,便对这个“烂摊子”束手无策。仅在入主的2012年实现净利润11.1亿元,相比2011年同期的-11.31亿元同比增长197.27%,成功在2013年“脱星摘帽”。
但不容忽视的是,2012年公司扣非后的净利润仅为-7.06亿元,而22.32亿元的营业外收入相比2011年的2085.70万元增长达106倍。可以说,*ST海龙当时的“摘帽”,完全依赖的是营业外收入暴增,而并非中国恒天入主后的主营业务重振。
因此,*ST海龙2013年、2014年的连续亏损便不难理解了,并于今年再度“披星戴帽”。
心灰意冷的中国恒天,遂迈出了快速撤离的脚步。于5月底与兴乐集团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向后者转让公司股份2亿股,转让总价为10.38亿元。转让完成后,*ST海龙控股股东变更为兴乐集团,实际控制人变更为虞文品。
彼时,兴乐集团表示,将根据自身战略适时启动注入资产重组筹划,将兴乐集团电线电缆相关的主业资产和旗下其他优质资产置入上市公司,以恢复和增强公司持续发展能力。此次捆绑出售除博莱特51.26%股权、对博莱特负债之外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便是兴乐集团“腾笼”的关键一步。
至于“换鸟”,*ST海龙在10月停牌时透露,公司拟收购医疗器械行业相关资产,该标的单位的主业为生产、销售医疗设备,主要产品为高级检测、治疗设备,面向国内外市场销售。
硝烟弥漫
进入第四季度,ST公司的保壳战硝烟弥漫。<<上接A1版10月以来,除*ST海龙外,*ST中富(000659)、*ST川化(000155)、*ST申科(002633)等多只ST股紧急停牌,以期在不足3个月的时间里实现净利润上的完美逆袭。其中,*ST川化在发布前3季度预亏1.6亿至1.86亿元的业绩预报的同日,宣布因“四川省国资委拟筹划涉及四川化工控股产权调整的相关事项”的重大事项停牌。
*ST夏利(000927)、*ST京蓝(000711)、*ST美利(000815)、*ST云网(002306)和*ST金路(000510)等诸多ST公司,也因前3季度仍处亏损而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A股市场的波动,加上IPO大门关闭,让今年的“保壳”形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监管层对退市的“常态化”定调,也加重了这一紧张气氛。
对此,一名券商分析师表示,目前还有大量企业排队等待上市,从目前市场依旧脆弱的情况来看,IPO近期重启的概率不大。
“从时间上来看,一家企业选择IPO上市显得有点遥遥无期,而如果是借壳上市的话,虽然可能会付出更多的成本,但效率无疑要高很多。同样,对于有着强烈‘保壳’意愿的上市公司一方来说,最关注的同样也是时间。”他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