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外资机构再度“唱多”中国资产,维持中国超配。
“维持对中国A股和H股的‘超配(Overweight)’评级。”近日,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Kinger Lau)及团队在最新研报中表示,预计未来12个月这两个市场的潜在回报率在20%左右,并预计A股未来3个月的表现可能好于H股。
刘劲津团队认为,在宽松措施的推动下,第四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将进一步增强,这有利于(A股和H股上市公司)在今年剩余几个月中营收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恢复。从行业来看,中国互联网仍是盈利上调趋势的关键因素。近期,非银行金融公司在资本市场活动和股市表现复苏的背景下获得了强劲的评级上调。
“维持对2024年MSCI中国指数每股盈利增长12%的预期,部分原因是2023年第四季度的基数较低,预计2025年该指数每股盈利将继续增12%。”刘劲津团队解释道,目前,高盛对2025年盈利预测的风险是平衡的,下行风险可能集中在出口敏感行业,但上行风险可能存在于消费相关股票,这些股票可能会从日益关注需求侧刺激的政策中受益。
“我们最近将策略偏好从离岸股票转向了在岸股票,原因是后者将更直接地受到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措施、国内散户投资者参与度上升的影响,以及过去3个月A股较H股的表现仍落后3%。”刘劲津团队表示。
在行业方面,报告显示,由于各种增长和政策原因,高盛更青睐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行业,而并非制造业,因此高盛对(A股和H股)互联网行业(消费科技)、服务和餐饮维持“超配”评级。另在主题上,高盛则倡导杠铃方法(即指投资者购买短期和长期债券,但不购买中期债券。)
此前,高盛在发布的另一份资金流向研报中指出,在截至10月30日的四周内,A股市场获得243.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00亿元)净流入。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高盛之外,瑞士百达资产管理公司、联博基金也在积极“唱多”中国资产。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首席策略师卢伯乐(Luca Paolini)在11月的最新研报中表示,由于中国的货币刺激计划看起来正在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预计将以财政措施的形式提供更多支援,现在是将中国股票从中性升级为超配的好时机。
“从估值上来看,中国和新兴市场股票最近的上涨意味着两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但即便如此,它们仍然是我们认为最便宜的股票市场之一。”卢伯乐进一步指出。
“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当前的确是重新思考补仓中国股票的好时机。”联博基金资深市场策略师黄森玮在10月市场评论中称,一是现在外资对中国股票的配置比例仍然较低;二是从各国股市的相对估值来看,全球资金也有重新配置中国股票的诱因。
“从筹码面的角度来看,全球资金也有流向中国股市的潜力。”黄森玮进一步说道,以日股为例,日股已处于近年高位,暗示短期可能有过于拥挤的风险。相反,中国股票的仓位则处于近年低位,代表过度拥挤的风险不高。况且,相对日本央行采取加息行动,中国货币环境则相对宽松,而且继续出台刺激政策的可能性较高,这代表对全球资金来说,此时投资中国股票的想象空间可能高于投资日股。
“我们从近期资金大量流入中国股票型基金、大幅流出日本股票型基金即可看出端倪,或许全球资金的挪移已经开始了。”黄森玮称。
(责任编辑: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