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人民币趋稳有利货币市场稳定

  • 发布时间:2015-09-18 00:30:32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张勤峰

  9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趋稳,贬值预期趋缓,相关部门稳定人民币汇率的系列举措逐步显现成效。市场人士指出,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下降,央行被动回收本币流动性的力度将会减轻,有利于国内货币市场稳定;央行态度明确,也有足够的政策工具保持人民币流动性的合理适度,未来短时波动或难避免,但总体收紧的风险不大。

  流动性收敛主因汇率波动

  在货币市场度过近年来最宽松的一段时光后,7月份以来资金利率重新趋于上行,波动也有所加大,并一度出现流动性偏紧的状况。市场人士指出,流动性宽松程度下降,根本原因是银行体系超储率下降。据央行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金融机构超储率为2.5%。国信证券等机构曾测算,到7月底时超储率已降至2%左右。金融机构超储率下降,除因资产配置导致的自然消耗外,与央行外汇占款投放出现持续且明显的净减少有很大关系。

  数据显示,自6月起,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重新转为负增长,当月减少937亿元,7月、8月进一步减少2491亿元和7238亿元,连续两个月刷新降幅历史纪录。与此同时,央行外汇占款自2月份起已连续7个月减少,7、8月份降幅分别高达3080亿元和3184亿元。后者显示,以往央行通过收购外汇资产,实现基础货币投放的模式已经逆转为,央行因输出外汇流动性而被动回收基础货币,从而导致银行体系本币流动性收缩。结合央行外汇资产、贸易盈余、外商直接投资等数据来看,今年“热钱”流出的情况一直存在,但7、8月份全部金融机构及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降幅猛增,显然不是“热钱”流动能完全解释的。

  外汇市场人士指出,因预期美联储可能准备升息,下半年以来资本外流的现象确实可能加重,但7、8月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骤降,主要缘于个人和企业集中换汇,或者说资本外流加重,很大程度上正是居民积极配置外汇资产的结果。而8月中旬,央行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后,人民币中间价及市场价出现短时大幅贬值,短期内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加重,是推动企业和个人主动换汇的重要原因。在此过程中,银行因向企业和个人售汇,造成了社会资金的回笼,随后银行向央行结汇,进一步造成基础货币回笼。而且,购售汇压力主要集中在大中型银行身上,这些银行又是银行市场流动性供给的主力,因此直接影响本币流动性的稳定。有资金交易员就表示,8月份一段时间里,除少数政策行保持稳定融出以外,很多大行都成了融入的机构。此外,为平抑外汇波动,稳定市场预期,央行还主动进行外汇市场干预,也增加了外汇占款下降规模。

  不利影响减轻

  据市场人士分析,人民币汇率贬值,汇率波动加大,是近期货币市场波动性上升、流动性宽裕程度下降的重要推手。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对本币流动性的预期。而近期人民币重新趋稳,贬值预期趋缓,对国内货币市场来说,应该是个积极现象。

  进入9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与即期市场价双双在6.37元一线转为盘整,两者价差一直较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即期询价成交量从之前的300亿美元左右降至200亿美元上下。多家研究机构认为,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量与人民币贬值预期呈正相关关系。而在8月下旬人民币贬值预期较浓厚的时候,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日成交量曾一度高达500亿美元。另外,人民币在岸与离岸汇率价差亦相对稳定。自本月10日两地即期汇率价差脱离逾1000基点的历史高位以来,已连续五个交易日维持在300-400基点区间。综合多方面信息,当前人民币汇率预期趋稳、汇价波动趋缓的迹象显现。

  市场人士指出,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趋稳、贬值预期趋缓,居民购汇或重新恢复理性,央行入市干预的压力也将有所减轻,对本币流动性的冲击将逐渐下降。而机构普遍认为,央行维持合理适度流动性的态度明确,在外汇占款出现大量减少情况下,后续对冲不会缺失,继续降准的可能性较大,未来流动性或仍有波动,但出现大幅收紧的可能性小。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