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以工匠精神提升用户体验

  • 发布时间:2015-09-12 01:56:33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郑渝川

  去年底,一本《工匠精神:缔造强大美国的重要力量》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这本书所说的其实不是什么工匠精神,而是喜欢鼓捣的精神——原书名是《The Tinkerers: The Amateurs, DIYers, and Inventors Who Make America Great》,即业余爱好者,喜欢鼓捣小东西、小物件的组装家,自己动手制作的人,发明家四类人造就了美国奇迹。

  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确实有必要引入喜欢鼓捣的精神。很多人嘴上承认动手能力、实践创造(创作)的重要性,但秉持的观念还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那一套。喜欢鼓捣,反复尝试,本质上是频繁的、零碎式的创新,也具有重大价值。只有让人们更多地参与动手制作,只有去除对于体力劳动的歧视,才可能像美国一样形成不竭的创新热潮。

  言归正传,再来说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顾名思义,就是要像那些工匠那样,懂得慢工出细活,创造出超乎绝伦的精致,还要精益求精,一次次带给顾客超出预期的体验。在古代社会中,在全球各地都曾出现过工匠传统,这就是考古学家发掘出的一些文物,因其实用功能与优美外形设计的完美融合,会让今天的人们感到震惊的原因。但在近代之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提速,人口大量增加,采用标准化生产模式来提高各类产品的产量,就变得更为重要。精益求精的手工、半手工制作方式几乎被淘汰。

  20世纪70年代起,工匠精神在中南欧一些国家及日本获得复兴。日本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下,迎来了经济腾飞,但日本产品一度以质量低劣闻名于世,受到外国人的嘲笑。日本一批企业家开始注重提升日本的制造业产品品质;而实现了经济腾飞的日本,急欲提升在国际上的地位,西方一些艺术家、企业家对日本传统文化、技艺产生了兴趣,这让日本政界、产业界也意识到包括工匠传统在内的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通过长期有意识的引导,日本制造摆脱了过去的低价低质产品的标签,开始成为精益、极致和完美的代名词。

  东方出版社从日本引进的“精益制造”丛书,最近推出了一本《工匠精神》。这本书的作者根岸康雄是日本著名产经新闻记者。全书介绍了日本近几十年来工匠精神复兴,在产业界涌现出的12家世界领先级的中小制造企业的案例故事。这些企业的产品,包括直径仅0.2毫米与蚊子口针一样大小的、几乎实现注射无痛的注射针头,为苹果公司等世界知名企业提供产品镜面化研磨服务,以针尖高频度振动实现的无噪声的牙石清洗器,不影响食材使用口感和营养价值的冷冻技术,等等。

  书中谈到的这些案例企业,共同特征都在于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所在的细分领域,耐得住寂寞,不计较工本,苦心钻研,以向日本及全球消费者贡献出令人惊叹的超级精致产品为己任,在不断精益求精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喜悦,无意为扩大产量和产值而牺牲产品品质。这些企业被视为日本“国宝”,是日本作为制造大国的立国之本,其案例经验对于转型升级之中的中国制造业,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的创业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研发并生产出直径仅0.2毫米注射针头的冈野工业股份公司,一直保持只有5名员工的现状。直径0.2毫米的注射针头,由50微米的不锈钢板不留间隙的压卷而成,冈野公司为此进行了反复实验,亲自设计了数十款精密模具,在显微镜下,再借助特殊的研磨机器,反复调试而成。制成品的实验方式是,冈野公司的员工用针试扎自己的手臂,每天四次,连续一个月。完成制成品后,为了满足医院订单要求,又花费了三年,设计出由高精密模具与冲压机组合而成的自动一体机,才将产品投放市场。

  有趣的是,为苹果公司承接研磨订单的小林研业,工厂里也只有5位工匠。小林研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高水平研磨技术不断创造,但技术受到其他国家竞争者模仿,逼迫企业继续创新提出更高水平技术的历史。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5位日本高水平工匠,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通过持续努力,战胜了规模比小林研业大得多的无数个竞争对手,战胜了以品质管理再加上高科技驱动的研磨机器的竞争者模式。

  书名:《工匠精神》

  作者:根岸康雄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