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社区挨着园区建 农民就近有活干

  • 发布时间:2016-05-11 00:30:4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我家两处村宅基地换了两套75平米的楼房和两个车库”,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李进伯社区居民王秀端说起从农村搬进新社区楼房,笑得合不拢嘴,“过去住在城里儿子家,现在这条件与城里没什么两样,我就搬回来了。”

  河北衡水市以保障农民利益为基础,通过盘活农户宅基地、承包地“两地”,推进农村新型社区、现代农业园区、工业园区“三区同建”。2014年启动以来,全市已建和在建农村新型社区160多个、现代农业园区280个、工业园区40个,已有20多万农民“零成本”住上楼房,大量农民家门口有工作能增收,实现农民权益有保障、现代农业得发展、城镇发展获空间等多赢效果。

  衡水8800多平方公里面积上分布着4900多个村,村庄小而密并且“空心化”严重,宅基地资源大量闲置、浪费。衡水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通过创新机制,盘活农户宅基地资源,有效破解了资金、土地、生活成本增加等三大难题,农民们能够搬得进、住得好。

  建房资金从哪里来?衡水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拆迁旧村腾出的建设用地复耕后,政府每亩给15到20万元奖补,同时整合各级财政支农资金3亿多元,向社区建设集中投放。具体实施中,由于土地置换指标收益在复耕验收后才能实现,衡水采取成立投融资平台进行贷款、复耕后补偿资金优先偿还银行等办法,确保房子能盖起来。

  枣强县李进伯社区过去村庄占地273亩,新村只占30亩。“节约出的243亩地复耕后就可产生效益。”社区第一书记李文强说,按每亩15万元计算,共得到补偿资金3600多万元,再加上部分财政支农资金,筹集够了社区建设所需的4000万元,村民不用掏一分钱就住上楼房。

  为破解用地与拆迁难题,衡水探索出“先拆后建不占耕地”的办法,在原村址先期拆除部分房屋就地建设,新社区建成搬入后再实施整村拆迁。各地普遍成立村民自拆自建委员会,钱怎么花、房怎么建、建什么房,都让村民说了算。

  此外,旧村拆迁复耕后的土地作为村集体用地统一发包,解决农民“上楼”后生活成本增加问题。李文强说,村里复耕的宅基地正在建现代农业园区,每亩地800元承包费,基本可解决每年17万元的社区物业、供暖费用。

  记者在李进伯社区看到,6栋楼房整齐排列,一楼是车库。一些农民年纪偏大不愿上楼或鳏寡孤独需照料,社区内还建了20间平房的互助养老院。

  “‘上楼’只是第一步,让农民住得好,还需同步解决‘上楼’后日子怎么过、人往哪里去问题。”衡水市长杨慧说。衡水实行农村新型社区与现代农业园区、工业园区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农民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还实现了就近工作。

  记者在枣强县八里庄看到,与5村联建的社区相隔一条马路,就是流转村里全部3千多亩耕地的农业园区,还建了玫瑰深加工区和农贸市场。县里又拨了280亩建设用地建了工业园区,将周边各村的十几家玻璃钢加工厂集中到园区。

  正在农业园区劳作的八里庄村民郭金芳说,她家20多亩地已全部流转,每亩每年一千元租金,“过去种玉米小麦,一亩地一年也就挣1000元。土地流转后能腾出手来了,青壮劳力多数去了工厂,妇女和年纪大的到农业园区打工。我在这里光打工一年就收入2万多元。”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