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读书会:读书,还是会?

  • 发布时间:2016-04-17 05:37:54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出于个人兴趣,我参与了本地一家读书会的运营,也关注过身边许多其他读书会的活动。时间久了,难免有些零敲碎打的感想。

  读书是个人之事,但读书会不是。学海无涯、知识无边,个人天资再高、后天再怎么努力,总还是有很大局限。这样的局限,就得靠旁人来弥补。我平日的阅读习惯,多偏文史一路。社科经济,仅是半吊子,自然科学,更是难入法门。即便是在兴之所至的人文历史方面,我也不过是个门外汉,缺乏系统完整的知识训练。加上智力平平,时间又有限,只能依靠各路师友多多提携,方能有所增益。

  所以我很看重读书会的存在,曾经为亲身参与的读书会写过一篇题为《因为读书,我们聚首》的文章。后来有朋友说,愿“以书会友、以友辅仁”。这也是我理想中读书会的样子。它不是一句空话,既反映了读书会的学术功能,也体现了其社会功能。二者缺一不可。少了前者,就读不了书;没了后者,就会不了友。前者是后者的缘起,后者是前者的延伸。

  可别小看这八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以我自己参与的读书会为例。每期活动,都会选择一本固定的书目,围绕其主题展开相关的讨论。自身定位,是人文社科经典阅读,所选的书,大多也具备一定的阅读门槛。许多朋友坦言,对你们的活动,基本是“敬而远之、望而却步”。而一些来参加的朋友,基本也就是凑个热闹,要么事先没有读过,要么对相关话题没有太多的见解,总之就是拒绝发言。导致的结果,或者是让讨论沦为一言堂,又或者成为少数几人的自娱自乐。长此以往,读书会的质量,难以提升。

  其实各位不妨扪心自问,这所谓的阅读门槛,真的那么难以跨越吗?或者说,用心读书、认真思考,真的变得如此困难?面向公众的读书会,毕竟不是关起门来的学术研讨,我们这些组织方和参与人,都是提倡业余读书,并非学术上的大拿和教授。我们也始终坚持民间导向,从不邀请任何的专家学者,支撑我们的,只不过是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而已。纵如此,仍逃脱不了“高深、难懂”之类的评价。

  嫌高深难懂,却偏偏又要读书,那怎么办?“全民阅读”已成为潮流,身边的读书会,也如雨后春笋,纷纷兴起。看来大家平日里都在蛰伏,就等着上头的一声令下。有的会请一些名人站台讲座,招呼不少群众前来围观;有的以书之名组织活动,顺便游山玩水;有的可能是出于公心,四处散书发书;还有的则吸收天地之精华,提倡身体力行,与自然同为一体。总之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一片热闹景象。

  这些也都是好事。听讲座,可采名家之长,补自己之短;搞活动,可走遍四方,休养生息;做公益,可遍撒书籍,让大家都有书可读;天人合一,可强身健体,又可除去书斋里的蠹虫之气,达到物质和精神双丰收。最重要的,是门槛低,能够吸引不少人,可以广交朋友。

  交友的方式有许多种。去唱K,可以交友,但总得有人拿着话筒,保证从头到尾唱不停歇;去吃饭,可以交友,哪怕一个朋友都没交到,饭总能吃得饱;去旅行,也可以交友,再不济,风景还可以看在眼里。去读书,当然更可以交友。不过既是参加读书会,我就想问一句,朋友交到了,那书读了吗?要是读了,读了哪些,有什么感想?

  我希望能有一大帮人来指着我的鼻子,理直气壮地来反驳我。如果没有,或者很少,那我只能断言,不是我们的门槛高,而是你们去读书会的目的,压根就不是读书。你们没有读书,只有会。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