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不患妨功,惟患夺志

  • 发布时间:2016-04-17 05:37:52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摆正考试的位置,从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明代大儒王阳明十一二岁的时候在京师上学。有一次在书馆里,他向老师问道:“何谓第一等事?”老师回答:“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王阳明当即反驳:“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

  此时的王阳明也许并不了解像尧舜禹汤这样的圣贤究竟是什么样子,但并不妨碍他向着这个方向努力。早年为自己设定的崇高志向,成为引领着他毅然掘进的航标。

  一个有着远大而坚定的志向的人,势必是一个果敢坚韧的人,在向着这样的方向前行的过程中,他“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任何的打击和挫折都消除不了他的这种意志;有了明确的志向,就会努力地去实现,哪怕通往理想的路途再坎坷,也会视作对自己的考验。

  其实,越是高远的能够支撑一个人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志向,越带着一定的模糊性。王阳明年少的时候就想做圣贤,但具体什么是圣贤,怎样才能达到圣贤的境界,他并不清楚。于是,才有相应的追索和探寻。前人谈读书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志向,都显得比较抽象,唯其如此,才更能激发生命的潜力。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科举考试,是作为通向成就更高志向的一条路途而存在的。

  我们的有些老师,在这中间充当着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努力地把学生学习的目标狭隘起来,功利起来,框定起来。你不知道,那么我就告诉你,是为了考试;你坚持不了,那么我就告诉你,不能通过考试你将一无所获。老师的工作都围绕着成绩这一单一的目标。所有的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是为了考试成绩而学习,除此而外,其他都不存在。为了考试的学习,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志向的沦落。当志向不明确或者志向过于低俗具体的时候,就影响到一个人的终极追求了。没有了远大的志向,目前所做的事,就没有了一个确实的指归,这就等于是没有任何目标的漫游,精神很容易走向颓靡,意志很容易走向萎缩。同时,外界的喧嚣很容易转移他的注意力,遇到困难很容易让他畏葸不前,他就像浮萍一样漂泊无根难以找到一个落脚点。最近一段的学习,是为了最近一次的考试;这一年的学习,是为了这一年最终那次考试;所有的考试都通向最后的那次考试。问题在于,考试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得不到解答的时候,许多问题便产生了。

  北宋理学家程颐在谈到考试时,是这样说的:“故科举之事,不患妨功,惟患夺志。”考试是无法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应对考试对于一个人高远志向的实现并没有什么大的妨碍,令人担心的事情就在于视考试为最终的、唯一的目标而消磨了本来高尚的志向。

  王阳明最终成为一代大儒,不但是思想家,而且是军事家、教育家,也成为中国历史上鲜有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的完人。能够达到这一境界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的。但要教育出来一大批有担当、有责任意识、目光远大、心胸广阔的民族精英,却也要通过教育来实现;能让国民整体精神高尚、文明康健、尽职尽责、有所追求,却也是要通过教育来实现的。而对于基础教育,当前亟需做的,还是要摆正考试的位置,从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