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文化展览:延伸你的世界

  • 发布时间:2016-04-17 05:37:54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今年文化类展览的目录有点长,一定会有你感兴趣的那一场;

  ? 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许任性,说走就走看一场展览就轻松得多了,只需要带上你的眼睛和心

  前一阵,外地来京出差的老同学不无感慨地对笔者说:“真羡慕你们,周围有那么多可以看的展览。”受他启发,笔者翻看了近期在北京举办的展览目录,正有100多个形色各异的展览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出展。不只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同样有上百个展览,其中既有常见的文物古籍展、当代艺术文化展,还有面对各种小众群体的特色主题展。

  数量庞大、精彩缤纷的展览正填充着我们的业余生活。如果时间有暇,何不利用这些资源,在展厅的大空间里延伸自己的小世界呢。

  他们我们每个人

  多样化、高品质、有个性是今年以来文化类展览受人欢迎的原因

  取名于捷克人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同名小说的当代艺术展“过于喧嚣的孤独: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潜行者”于本周日落下帷幕。这个在北京出展一个月的展览以绘画、装置、摄影、当代水墨等多形式的艺术作品,展现潜行于中国当代艺术喧嚣语境之下的部分艺术家的创作状态。正如其策展人夏季风所言,当喧嚣和狂欢成为“85新潮”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图景,重提“孤独”似乎显得有些矫情和不合时宜,但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却说:“因为我有幸孤身独处,虽然我从来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展览通过那些与喧嚣和狂欢设法保持距离的艺术家告诉观众,中国当代艺术的果实不止于徒具华丽外表,拥有坚实的内核和令人欣慰的重量感的创作,才真正具有说服力和打动人心的能量。

  在上海,同样以当代艺术为主题的“我们︰一个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力量”离结束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在此展中,56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被称为“我们”这个整体,他们用架上绘画、雕塑、装置、行为乃至表演领域,以“情感/体验”“物质/语言”“现象/事件”“剧场/表演”的形式展现艺术家在当代语境中个性化的思考和精神。显然,从欣赏方式上看,“我们”已意识到单一的展示不足以满足观众,所以“我们”邀请观众融入展览并参与现场艺术创作,打破观众与艺术家之间的距离,从而消解横亘在公众和艺术之间显在或隐性的障碍。

  然而,无论是“潜行者”还是“我们”,都不能定义时今文化生活的风格。因为,无论是首都博物馆人气爆棚的海昏侯特展、妇好特展,还是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的院藏历代名家梅花展,湖北美术馆举办的雷诺艺术收藏展,深圳博物馆举办的欧洲玻璃艺术史珍品展……种种以古代、现代、国外、专业、个性等各种角度为主题的展览,都在满足不同观众的文化需要。多样化、高品质、有个性才是当下文化展览受人欢迎的原因,少了哪一种都不足以打动挑剔的观众。

  同样,站在策展方对面的观众,需要做些什么呢?诚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相当程度的艺术评价水准,但这不会妨碍人们去欣赏美。在如今各大城市都能拥有展览文化资源丰厚便捷的条件下,只要离开自己的小圈子,到外面的展览馆走一走,改变单调平淡的生活,未必不是一次有趣的经历。正如有一次,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旅途中偶遇一对在京工作的博士夫妇携子探亲,当这对夫妇谈及在京工作多年不仅没有看过什么展览,甚至老家一处古迹名胜也从未去过时,吴为山就建议说:“为什么不到美术馆去转转,远的地方不好去,近的展览到处都是啊。”

  听到看到感受到

  互动不再是餐后甜品,它渐渐成为展览中不可取代甚至最重要的那一部分

  如果说今天的文化展览与过去相比最大的不同,应该是观众开始与展品之间产生了更多良性的互动。笔者曾就这个趋势,与几位从事博物馆策展的朋友询问过类似的问题:“观众想要的只是一次异乎寻常的经历吗?他们想得到的东西和我们以为的之间有多大区别?”

  显然,不同人对展览的感受不同。近一年来文化展览有一个风向,就是大师特展比较多,其中固然有专业公司运作的因素,但观众审美需求提升亦是客观现实。而布展机构为了更多人关注,就会把与观众互动当做是展览中的重要部分,而不是餐后甜品。正如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在其文章中分析说,互动的展览消费是一种情景式消费、体验式消费,甚至对很多年轻观众来说,看重展览的“互动性”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对于展览的“知识性”。正因如此,满足观众在观展时的各种心理期待,实现他们在观展时的互动需求,越来越成为主办方努力的方向。于是,我们看到特展中有专设主题场景供观众们拍照留念的;也有设置互动视频的,现场完成创作的;导览方式也越来越趋向便捷,无须租用专用设备,只需要观众用手机扫一下每件作品专用的二维码即可知晓,诸如此类。

  在这样的展览思维运作下,甚至有一些创意展览已经把互动作为展览的主要方式了。今年,类似的展览不在少数,而且这些展览也不再只存在于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中,商场、写字楼都成为了展览的新地址。比如近期正在南京出展的“Rain Box淋一场不湿身的雨”,强调观众在展厅中的视觉和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果在雨中行走,你可以听到、看到、感受到雨,却完全不用担心会被淋湿,因为房间内隐藏的3D镜头,会将你的位置实时传送到控制系统,让雨变得可控制,防止被淋湿,从而营造出“身在其中,却又仿若置身事外”的神奇体验。

  类似这样以互动为主题的展览同样可以在其他城市寻觅到。北京星空错觉艺术馆正在出展的“趣过·星空艺术展”,就是将科技装置与艺术想法结合起来,创造了“无限星空”。这些以体验为主的展览,已经成为各类文化展览目录上被人关注最多的一部分。它可以被称为展览,也可以当做是另类体验方式,但最重要的是他们都给人带来了新鲜的感受,扩大了传统意义上文化展览的边界。

  当然,互动不光是来自于展厅内,讲座同样是互动的一部分。最近首都博物馆就讲了一堂《商代王后妇好形象》的课,它是“王后 母亲 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的一个部分。抱着看过展览后的余热,很多观众还会继续关注类似的话题,比如有人会对“司母辛鼎、司母戊鼎的命名”感兴趣,有人会对这个王后为何还是女将军感兴趣。然而,这些疑问常常不是靠博物馆中的解说员或导览器就能解决的,所以现在,不少博物馆在举办一些重要的展览时,都会同时邀请学术专家开办相关话题的讲座,给感兴趣的观众提供更多的知识,当然这些讲座通常也是免费的。

  这两年,出现在人们身边的展览越来越多了。从客观来说,绝大多数人其实在踏入展厅前对所看展览的内容非常陌生,甚至一无所知,但是走进展厅的过程,往往就能打开生活的另一扇门。正是抱着这样的期望,展览吸引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信你进去看一看。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