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直面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 发布时间:2016-03-23 08:31:58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甘肃省气象局局长 鲍文中

  3月23日,我们迎来第56个世界气象日,开展“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主题活动。我们要直面气候变化的科学证据,尽最大努力适应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事实

  气候系统由大气、海洋、冰雪圈、生物圈、地圈等五部分组成。大气中的氮、氧、氩、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气溶胶粒子等成分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

  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大量增加,导致“地—气系统”平均温度升高。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尚无减缓的迹象。过去40年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约占1750年以来总排放量的一半,最近十年又是排放增长最多的十年。由于二氧化碳生命期为50—200年,并由于海洋可存储90%以上积聚在气候系统中的多余能量,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加剧,温室气体将越来越多地积聚在大气中,气候将在未来几十年持续改变。

  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以全球平均气温波动式变化、呈升温趋势为特征。全球气候变暖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因个别地区某个时段出现的冷事件而发生改变,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近130年来,全球地表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85℃。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受强厄尔尼诺的额外驱动,2015年更是自19世纪末期有现代观测以来最热的年份。近50年来,甘肃平均气温的升温率0.26℃/10年,高于同期全球(0.12℃/10年)和全国(0.23℃/10年)。1997年之后气温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冬季升温趋势最明显(0.36℃/10年),河西升温高于河东。

  气候变化正在破坏季节的自然格局,并正在增加干旱和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20世纪80年代开始,甘肃省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呈增加趋势。一方面,在降水量平均下降11毫米,但又呈现出河西增多、河东减少的区域差异大的特点的背景下,强降水事件频繁发生且强度大、危害重。

  2000年—2013年,甘肃强降水引起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给群众造成明显的生命财产损失。其中,2010年8月8日舟曲降水量97毫米,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2010年7月23日灵台县朝那镇日降水量319.4毫米,造成人员伤亡;2010年8月12日成县黄褚镇凌晨4小时降水量258.6毫米,造成人员伤亡;2012年5月10日岷县特大雹洪泥石流灾害造成人员伤亡;2013年天水秦州区钱家坝最大降水量152.2毫米,小时降水量48.4毫米,在严重的洪涝、泥石流灾害下,也出现人员伤亡情况。

  另一方面,甘肃中东部地区气候干旱化趋势明显。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21世纪以来干旱半干旱区总面积增加约1.5万平方公里,半湿润区面积增加约1.0万平方公里,湿润区面积减少约2.5万平方公里。干旱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其造成损失大,尤以春旱和春末夏初旱影响最重。如:1995年,春末初夏旱受旱面积占全省粮播面积的55.3%,夏粮受旱面积占夏粮播种面积的78.2%;1997年,春夏秋连旱涉及60个县(市),166.7万公顷农作物、90万人受灾;1999年,春伏秋连旱造成96.2万公顷农作物受灾,120万人受灾;2000年,春末初夏旱造成162.3万公顷农田、85万人受灾;2007年,春末初夏旱造成184.5万公顷农田、808.4万人受灾。

  气候变化也产生了冰川显著退缩,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陆地生态系统遭破坏,沿海地区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胁,粮食生产不稳定性增加,人类健康、安全和生计受到影响等严重后果。这些正在发生的变化预示着未来将更热、更干、更涝。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我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防灾减灾形势更为严峻。近年来因气象灾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在20亿元以上,占到全省自然灾害损失的88.5%;气象灾害损失相当于甘肃省GDP的3%—5%,21世纪平均为3%,是全国的3倍。未来气候变化将增加各种极端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使我省面临更为严峻的防灾减灾形势。

  农业生产风险增加。气候变化对甘肃农业的影响利弊共存,以弊为主。粮食作物生长发育面临高温、干旱、霜冻的威胁。传统农作物适应性降低,特色农作物品质可能有所下降,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可能进一步加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成本加大。

  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大。冻土变化导致黄河源区以及内陆河山区生态系统退化。荒漠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增加,农牧交错带边缘和绿洲边缘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大。

  河西地区水问题依然严峻。河西内陆河流域降水、水面蒸发及实测径流不同程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剧了水环境恶化。未来降水可能增多、气温上升、蒸发增大将进一步增加水问题的严峻形势。

  气候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认识、利用和保护自然气候正是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长远利益,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保护环境,提升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要以尊重科学的态度,提高气候变化相关的科技与研究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提升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要直面气候变化产生的自然灾害增多、增强的事实和趋势,以风险管理的理念,识别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提升防灾减灾的能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