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农产品供应充足,成就“舌尖上中国”

  • 发布时间:2016-03-01 08:30:42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张丛郭少雅

  猴年大年初一,海南省陵水县光坡镇章宪村村民李连义一家就开始在地里忙活。跟他一样没歇着的,是该镇从事圣女果生产的4000多户果农。作为全国最大的圣女果生产基地,每年冬季,陵水县会向北方市场输送10万吨以上的圣女果。“陵水圣女果”已经成为海南冬菜供应农产品中一张靓丽名片。

  元旦刚过,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河南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方案》,着力把该省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口粮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先行区,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650亿公斤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主要农产品基本实现安全、绿色生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老百姓最关注的“米袋子”、“菜篮子”呈现出丰产丰收、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的形势。从城市商场到乡村集市,粗粮细粮一应俱全,蔬菜鱼肉水灵新鲜、副食零食令人目不暇接——中国人从“有啥吃啥”变为“吃啥有啥”。

  粮丰天下安。连年丰收,农产品充足供应的“三农向好”之势,夯实了我国进入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过程中“全局主动”的信心和基石。

  粮稳民安:农产品供应能力迈上新台阶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有专家做过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如果把13.6亿多张嘴合在一起,有超过两个足球场那么大,每天需要吃进40万吨的食物。因此,对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粮食既是生活物资,更是战略物资。

  农业丰收,粮食保障是“定海神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千方百计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财政和全社会的投入,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和亿万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积极性,我国的粮食生产在“十一五”较高起点上再上新台阶。

  统计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产量连续3年超过1.2万亿斤,高点爬坡,来之不易。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已连续12年增产,长时期连续增产,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罕见,世界上也罕见。作为全球人口数量第一、粮食产量第一的大国,创造了让世人称叹的中国奇迹。

  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450公斤,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有效满足了消费需求,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值得一提的还不止是粮食。

  “世界上三条鱼就有两条是中国养的,两个苹果就有一个是中国产的。”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目前,我国人均占有880斤粮、130斤肉、1100斤菜、60斤牛奶、40斤禽蛋和94斤水产品,除去牛奶,以上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015年,我国生产出了561万吨棉花、3547万吨油料、12529万吨食糖、8625万吨肉类、2999万吨禽蛋、3755万吨牛奶和6690万吨水产品,肉类、禽蛋、水产品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提质增效:“舌尖上的安全”上升到新高度

  当短缺经济离人们的记忆越来越远,老百姓对农产品供应的要求,从“吃得饱”转向了“吃得好”。农业发展开始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向数量质量与效益并重,农产品供应的目标也由“供得多”转向“供得好、供得安全”转变。

  2009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将“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之一。6年来,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始终保持总体平稳、逐步向好的趋势。根据农业部例行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蔬菜、畜禽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为96.1%、99.4%和95.5%,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3.0、0.3和4.2个百分点。五年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无论是瓜果蔬菜还是牛羊禽蛋,在走上老百姓的餐桌之前,都在供应链上经历着一道道严格的考验。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152个大中城市,监测94种指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基本上涵盖了主要城市、产区和品种、参数。可能危及老百姓身体健康的共性问题和可能存在的行业“潜规则”被一一挡在门外。

  围绕春耕、三夏、秋冬种等重点农时集中组织开展的农资打假行动,让不符合生产规范的剧毒农药在农资市场上彻底消失。在江苏省泗洪县,蟹农何广义养殖的螃蟹随便捞出一只拿去检测都能符合最严格的药残剂量标准,“全程生态养殖,在我们镇上想买个蟹药都难。”

  “三品一标”农产品越来越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认定的“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到10.7万个,产品总量占全国食用农产品商品总量的40%以上,覆盖农产品及加工食品的1000多个品种。

  2015年,“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出台,给“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筑起了一道法律防火墙,一项2015年餐饮消费调查显示,“安全卫生”这一指标从消费者关注的第二位下降到第四位,比重仅为上年的1/3,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有信心了。

  物畅其流:农产品流通驶入快车道

  “十二五”期间,在各级农业部门和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构建了多层次的流通网络,农产品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宽,经销商和经纪人队伍逐步完善,为保持农产品生产稳定、市场稳定和价格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产品流通的成本在不断降低,流通速度在不断加快。

  自2010年12月起,全国所有收费公路全部纳入“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

  2012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有条件的鲜活农产品。

  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粮食流通企业和大型商贸企业等众多市场主体构建起了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基本框架,交易方式和流通业态逐步提升。

  农业部将推进农产品市场流通主渠道的批发市场改造升级作为重要工作内容,2015年发布了《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目前,我国已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4469家,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790家,其中专业性市场1101家,占61.5%,年交易总额占67.3%。

  不仅如此,物联网的介入也使得“快速”和“平价”成为农产品供应的常态。北京农联合作社直供的蔬菜头一天还长在地里,第二天就送到了居民楼里的配菜箱前。上海每逢夏伏缺菜期,市郊的30万亩设施蔬菜基地都会加强管理,产量和价格随时登入蔬菜价格目录,以严密地市场动态监管确保上海市民绿叶菜的充足供应。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十二五”的五年,是粮食稳定增产、硕果丰收,农产品充足供应支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五年,是调结构转方式中让老百姓吃得越来越营养健康的五年,是市场供应和流通体系日趋完善的五年。在“十三五”期间,农产品供应将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从“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提升转换,以数量稳定、结构合理的农产品供应为经济发展筑牢基石。

农产品(000061) 详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