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包书皮事件” 折射家校沟通困局

  • 发布时间:2016-02-23 06:32:14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21日,小学报到日。在众多家长一边上演包书皮大赛,一边抱怨吐槽时,微信里突然骚动起来。原来,南京某小学二年级家长李女士给班主任老师发了条短信,说今年我们不包书皮了!于是各位“包书工”都不淡定了……

  其实在家长们心中,包不包书皮不是大问题,也就辛苦一天半天,问题在于居然有人敢跳出来态度鲜明地对这个惯例说不,大家觉得这魄力值得赞赏。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形成合力。但现实中,家校沟通却陷于困局,绝大多数家长早已习惯了一切按照学校的规矩来,家长的话语权、参与权、监督权并没有得到体现。

  以日常家校沟通为例,我们有短信、微信、QQ、电话、家长会等各种形式途径,然而无论网上线下,沟通基本是单向的。从教学计划到课外活动、校园事务,学校与老师牢牢掌握着话语权,家长只有“言听计从”的份。虽有家长委员会存在,也大多形同虚设,在一些相关重要事宜、重大决策上无法发挥应有作用。

  校方主导“话语权”的形成,并非主观为之,而是老师的身份、知识优势决定的。一则,人毕竟是感情动物,家长担心如果自己三番五次和老师唱反调,哪怕老师道德高尚、有极高的职业操守,也难免下意识地疏远、冷落孩子。所以就算接到包书皮、做手抄报等麻烦任务,也只能私下抱怨,不敢公开发声;二来,家长们普遍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老师交流时多停留在浅表层面,只关注吃没吃饱、上课是否认真等生理性问题。久而久之,也就奠定了自己的“弱势”地位,习惯了按老师吩咐做事。

  给家长说不的权利,实质就是保障家长的话语权、参与权。家长与老师从根本上说是协作关系,靠家长的勇气反抗“话语权”并非治本之道,反而可能造成裂痕。只有建立畅通的渠道、合理的机制、平等对话的氛围,才能让家长打消顾虑,畅所欲言,而老师听后也不会产生抵触情绪,不会心有芥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到:“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但规划的落地,还需要具体的法律法规配套,以刚性的制度保证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另外,家长说不之后怎么办?哪些是合理诉求,哪些是无理取闹,需要一套科学的议事和表决规则;还有决策做出后,如何执行,谁来监督等等,也都需要可操作性强的方式方法。

  “包书皮事件”以市教育局日前发布通知,要求“各区务必提醒各校不必硬性要求”而告一段落。期待有一天,类似的分歧能无需主管部门发声,而是通过家校沟通自然解决。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