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兴农:红土地上引来清泉活水
- 发布时间:2016-02-20 01:29:46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年来,广袤的赣鄱大地上,活跃着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抱团攻关、各司其职,或田间地头、或农企车间,如春蚕吐丝般尽情挥洒着知识的甘露。这群被农民朋友亲切称为“科技达人”的身影,官方的名称是“科技特派团”。
从科技特派员到科技特派团,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协作”,从技术难题的发现到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供给,不仅仅意味着科技服务现代农业方式的转变,更彰显出科技成果扎根农村的深度扩容,江西省科技特派团富民强县工程的实施正在打造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升级版”。
顶层设计: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2015年春节前夕,根据科技部、中组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以下简称“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经过周密的准备与人才选拔,江西省科技特派团富民强县工程正式启动。工程由省委组织部和省科技厅牵头、联合各有关主管部门协同推进,旨在通过选派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培养县(市、区)本土人才两种途经,缓解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人才瓶颈问题,并带动信息、技术、资本、管理和理念向这些地区逆向流动。
江西自2002年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经历了试点、扩大、推广三个阶段,实现了全省全覆盖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推出的科技特派团工程机制,不但强化了顶层组织架构和政策支撑,在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上亦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与创新,如明确规定在依托农村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的同时,省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的科技专项,保证科技特派团成员平均每人每年有2万元工作经费,县(市、区)本土技术人才培养工作补助经费则是每人每天120元等。
人对点、团对片,科技特派团富民强县工程的实施,包括选派、对接、服务和培训,其特点在于以多个相关专业组合的团队服务于县(市、区)一个农林产业,聚焦产业技术升级,同时对科技特派团申报的科技项目实行优先选择立项,力求当地科技服务与实验场地科技攻关相结合,做到人才、项目、基地三对接。
中层发力:从大数据中突破创新瓶颈
江西省已选派了1111名科技人员,组成171个科技特派团,集技术开发、试验示范、知识产权和财务管理于一体,对接89个县(市、区)41个农业产业。科技特派团的首要任务,便是摸清服务对象的现状和“家底”,为“接二连三”式技术服务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
逾千名科技特派团成员走村串户,涉及水稻、水果、畜禽、蔬菜、茶叶、水产、油茶、林业、中草药、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方式,收集了大量信息数据,先后累计形成了逾800万字的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及相应的技术服务方案,同时通过举行调研报告会、产业促进会、研讨会等形式,进一步厘清当地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和发展瓶颈,从而有针对性地围绕产业开展技术研发、集成转化应用技术成果。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通道,科技特派团富民强县工程通过实行“三区”人才计划与科技特派员工作、农村科技计划、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个结合”,使广大科研人员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在开辟了科技成果转化快捷通道的同时,也为科研一线的科技人员构建了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经费到最有活力的广阔天地中去一展身手。
基层创益:助推现代农业步入升级“快车道”
“通过专家培训,我学到了‘62040模式+水厕所’科学养殖方式,用上后还真管用!”站在自家猪圈旁,赣县红金村岭窝仔村小组养猪大户温为福高兴地说。据了解,省生猪产业科技特派团开展的家庭猪场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已赴瑞金、赣县、信丰培训农民1000余人。
江西省农科院工程所博士李艳大则向记者介绍,他所在单位选派的科技特派团通过详实的调研和培训,短短一年间,便在余江县、南昌县、新干县、崇仁县推广水稻精确栽培技术,建立了3个千亩核心区和6个万亩示范区。
“赣苦瓜4号”新品种示范种植、“谷林套播油菜技术”成果、直条米粉的全面自动化生产、马铃薯连作轻简栽培技术成果应用、食用菌栽培生产和检测技术标准化……随着一项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集成示范及推广,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农林特色优势产业技术升级的号角此起彼伏。
一年多来,科技特派团深入农村基层,累计开展科技服务3372人次,联系龙头企业434家,征集技术需求519项,提供技术指导658项,培训相关技术人员8743人。涉及水稻面积1240.79万亩,生猪924.43万头,油茶404.2万亩,茶叶62.87万亩, 脐橙、柚子、杨梅、葡萄等各类水果310万亩,在有力提升农业产业科技含量的同时,也为农民增产增收树立起了一道亮丽的标杆。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江西科技特派团富民强县工程以其崭新的姿态,昂然行进在科技服务与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上。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