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农村乡愁:年味渐浓 乡愁回归

  • 发布时间:2016-02-13 09:46:00  来源:新华社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今年春节,安徽省合肥市大圩镇的王原感到有些纳闷,返乡过年的他早早支起牌桌,“像往年,早就牌友簇拥,只等从小年战到十五。”没想到春节期间却一直“一缺三”。

  然而,离家不远的大圩镇圩西村农民文化乐园今年却一直热闹不己。春节期间,一场400余村民参加的“百家宴”活动隆重举行,四十余张大圆桌摆满整个礼堂,居民从家中带来一两道拿手菜,拼拼凑凑就是一桌大餐,桌面觥筹交错、欢声笑语。王原曾经的“牌搭子”们也被吸引,成了百家宴的“饭搭子”。

  礼堂角落,一群来自于合肥市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的老艺术家们正帮忙写春联、拍全家福,晚上八点半,一束束礼花升空。69岁的周书荣老人望着烟花,显得意犹未尽,“聚在文化乐园里,找回了年味。”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丢失“年味”在各地正成为一个共性问题,不仅仅在城市,曾经的年俗“大本营”——农村也显得有些乡情冷漠,年味难寻。“在外打工一整年,过年就窝在家里喝酒、打牌。”圩西村农民文化乐园管理员徐文静告诉记者,大圩镇拆并建设新村速度快、程度高,农民“洗脚上楼”后却发现丢了乡愁,“荷包鼓了,脑袋空着”是很多返乡农民工的真实写照。

  针对此,近年来,各地通过政府搭台、队伍带动、群众参与,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春节期间组织一系列活动帮农民重拾“年味”。

  在浙江省桐乡市的崇福镇店街塘村,2012年新村集聚之后,新村和旧村产生了距离,新环境有了规整气派的楼房,年味却淡了许多。2013年开始,依托新建的农村文化礼堂,年俗活动重新焕发生机。

  在文化礼堂二楼,红村坊家常馆今年已成为村民举办年酒习俗的首选之地。蓝印花台布,传统的农家餐厅布置,从农历十二月开始到正月初十,这里每天都会排上20多桌年酒。“新村集聚之后,很多村民家里没有地方摆年酒,都会选择这里。”餐厅负责人濮飞飞告诉记者,八宝鸭、小羊肉等,这里经营的都是传统的桐乡年味。

  农历春节期间,像这样的文化乐园、文化礼堂,都在准备着过年文化“大餐”,为“年味”提鲜。

  “擂鼓要擂‘鼓’中央,钹要跳起来起打才有声。”在安徽省明光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收锣鼓”第五代传承人程文林的家,鼓声阵阵,程文林和他的老伙计们正在做春节前的最后一次排演。

  “明光17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传承久远的‘年文化’,如明光街道的双仓旱船、三界镇的划旱船跑驴、自来桥镇的跑驴灯、苏巷镇的爷孙观灯、潘村镇的南曹双龙……群众爱演,百姓爱看。”明光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马胜利告诉记者,政府加大投入,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艺活动,从初一表演到十五,其中“花灯拜年及表演大赛”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已成为该市年俗文化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

  “传统年俗又回归到咱们农民生活中。”明光市潘村镇文化站站长王智成建议,这类活动还要从供给端多做文章,“让浓浓年味伴随农民返乡的每一天。”

  王原最终也被丰富多彩的活动所吸引,从麻将桌上走下来,帮忙准备春节期间的年俗文化展。“正月十三是大圩的粑粑节,我要做出最正宗的试灯粑粑给邻居们尝尝。”王原说。

  新华社记者陈诺、黄筱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