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今年我国将出台全面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意见

  • 发布时间:2016-02-04 07:4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沈慧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5年中国海洋事业再上新台阶,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亮点纷呈。2016年,我们又将领略哪些“海上风光”?请随记者到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看看吧。

  蓝色经济转方式

  稳步增长的“蓝色经济”正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015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预计近6.5万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速约达7%,海洋事业“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1%,到“十二五”期末,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近9.6%,涉海就业人员超过3500万人。

  2016年,我国蓝色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将统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实施与建设,积极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高端海洋装备和海水淡化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破解制约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拓宽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统筹推进特色海洋产业园区、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加强对海洋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坚力度,探索运用保险、证券、风险投资等手段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还将完成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搭建数据交流共享平台和会商机制,建立海洋经济季报制度,提高海洋产业数据的广度、深度和频度,形成有标志性、影响力的指标、指数,提升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和信息服务能力。

  碧海白沙不是梦

  2015年,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大踏步向前的一年。

  这一年,“蓝色海湾”整治工程实施,各地结合陆源污染治理,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退堤还海、清淤疏浚等措施,恢复和增加海湾纳潮量,因地制宜建设海岸公园、人造沙质岸线等海岸景观,推动16个污染严重的重点海湾综合治理,完成50个沿海城市毗邻重点小海湾的整治修复,中度和重度污染海域面积减少10%;

  这一年,“南红北柳”生态工程实施,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滨海湿地、河口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南方以种植红树林为主,海草、盐沼植物等为辅,北方以种植柽柳、芦苇、碱蓬为主,海草、湿生草甸等为辅,其中南方新增红树林2500公顷,北方新增芦苇4000公顷、碱蓬1500公顷、怪柳林500公顷;

  这一年,“生态岛礁”修复工程实施,各地开展受损岛体、植被、岸线、沙滩及周边海域等修复,开展海岛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地生境调查和保育、修复,恢复海岛及周边海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利用中央海域使用金实施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及生态保护项目总计230余个;

  这一年,以岸基、海基、空(天)基组网监测为基础,构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的国家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实现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大于36%目标,累计修复岸线2000余公里……

  为了更好地呵护海洋生态,2016年,我国将出台全面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意见,探索推进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区域限批制度,抓好重点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制度试点工作,沿海各地结合实际推进生态补偿和损害赔偿制度建设;推进24处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同时,重点加强海域海岛管理促进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探索建立海岛生态红线制度、海岛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机制,完成《无居民海岛审批办法》的报批工作。

  海洋科技再发力

  2015年9月22日,湖北武汉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码头,我国装备最先进的海洋科考船之一——“向阳红01”船正式下水。

  这是一艘满足深海海洋多学科交叉研究需求的现代化海洋综合科考船,船总长99.8米、满载排水量4980吨,巡航速度12节,续航能力1.5万海里,技术水平和考察能力达到国际海洋综合考察船先进水平,为国家深海及大洋区域科学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提供了海上移动实验室和试验平台。

  大洋科考再添“利器”,只是2015年我国海洋科技强劲发力的一个缩影。新建南北极科考站,新建极地破冰船,组建南极航空队,初步构成极地区域的陆—海—空观测平台;实施深海采矿试验工程、深海探测工程、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与资源勘探开发专项,建设蛟龙号等国家大型深潜装备应用共享平台和深海空间站;完成海洋一号C/D卫星和海洋二号B/C卫星等4颗业务卫星及配套地面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完成新一代海洋水色卫星和海洋盐度探测卫星2颗科研卫星预研……多措并举,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贡献率达到60%。

  为强化海洋科技,2016年我国将组织完成第7次北极科考,力争开展首次中俄联合北冰洋考察,继续完成第32次南极科考任务,开展新建破冰船建造工作,做好大洋第39、40航次科考调查;实施深海采矿试验工程、深海探测工程、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与资源勘探开发专项,建设蛟龙号等国家大型深潜装备应用共享平台和深海空间站,壮大深海资源调查与开发装备产业,全面系统提高深海技术装备水平。(经济日报记者 沈 慧)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